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五十一)《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三)》特种邮票
1992年8月25日,国家邮政继1988年发行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系列邮票第一组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一)》特种邮票后,发行的第三组,全套4枚,四枚邮票内容分别选自舌战群儒 、智激孙权、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的故事。赤壁大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得最为精彩的一次战役,也是魏、蜀、吴三分天下,确立鼎足之势的一个基础。关于这次战役,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极为简略,直到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才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记述。在这个基础上,《三国演义》作者绘声绘色地展现了这场战役的全过程,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次发行的《三国演义》第三组4枚邮票,比较概括地反映了赤壁鏖兵的整个酝酿过程。其中,第四枚为“草船借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三)》特种邮票《草船借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三)》特种邮票第四枚《草船借箭》,选自原著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中的孔明借箭情节。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了联合抗曹,周瑜故意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邮票画面描绘的是诸葛亮与鲁肃躲在船上,静候曹军“送”箭来的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