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八)诗词歌赋—赋
所谓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虽然如此,
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业已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
统文学的大成。其中,诗词在人们的通常思维中是有着严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韵和对偶等严格要求)的两种诗歌体式(古体诗的平仄略微放宽些),是不能乱行押韵和误用平仄的;究其实,所谓的赋,其实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对仗规则和平仄要求。
《诗词歌赋》特种邮票
2015年11月12日,我国邮政发行一套《诗词歌赋》特种邮票,全套4枚,其中第四枚为《曹植作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诗词歌赋》特种邮票《曹植作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邮票图案中前景为曹植的形象,正端而坐,若有所思,背景为洛神。洛神容仪服饰华美,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他虽已向洛神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洛神也为之感动。
《洛神赋》想象丰富。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妙处,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