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十三)——杨州
文峰塔
我国各地的城镇乡村,甚至在一些群峰、丛林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塔高耸云霄的古塔,它们大多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虽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仍魏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匠师们的高超是工艺水平。塔是佛塔的简称,俗称宝塔,用以藏舍利与经卷等,层数一般为单数,平面以方形、八角形为多,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它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布,中国不断修建佛塔,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塔建筑风格。

《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2009年9月29日,为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象征和遗产,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全套六枚和一枚小型张。其中,第五枚为“文峰塔”。
《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畔东岸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关于此事,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王世贞《文峰塔记》中说:“此僧在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曰镇存,把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塔建成后,当时中丞邵御史闻而喜之,题名“文峰塔”,将文化、宗教、民俗合而为一。文峰塔为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每层八拱门,底层回廊式做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身青砖青瓦,是塔的主要建筑构件,塔高近50米,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表现了我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登上塔顶,则有“云来衣一拂,天近首难搔”之感,每当朝阳升起,文峰塔的塔影倒映在古运河的河水之中,如笔蘸砚池,成为砚池墨的景观,故而清代李豫曾的《文峰塔》诗中有"九峰砚池塔作笔"之白。文峰塔下为文峰寺,寺的门朝西,面临运河,这里原称之湾子,文峰塔寺建成后,改称宝塔湾。在寺门前立一名碑,上书“古运河”三个字,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都从此而入长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也从空里过。清康熙七年(1668)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倾倒附地。次年天都闵象南捐资修葺,将塔尖增高一丈五尺。咸丰三年(1853)寺遇兵火,塔遭火焚,木质结构全部毁坏。由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募资主修。2006年6月5日,被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