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七)——四川宜宾李庄镇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为一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曾为古代一地的县治,但随着县治迁移或县份撤销,已衰落成为乡镇的地方有时也被称为古镇。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镇”这一称呼常见于国内,国外拥有较大规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较少使用。
《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
一座座古镇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不同侧面,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人文百科全书。自2013年5月19日起,为展现中国古镇悠久历史和风貌以及配合旅游日宣传,国家邮政开启了《中国古镇》系列邮票之风,至今已经发行四组共计22枚古镇邮票,分别展示了22座古镇风采,表现了我国众多各具特色的古镇,记录下了我国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第七枚为“四川宜宾李庄镇”。
《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四川宜宾李庄镇》
李庄在四川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李庄是一个人口仅有1.2万人的偏僻的小镇,错落有致的木阁楼、青石板铺就的狭窄的小巷、高大的木门槛和沉重的木门、一座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的古宅古庙,使它在全国早已声名遐迩,更使其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所以,在我国又有“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李庄的老街上除了那些豪华的建筑,还有普通的民居,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席子巷。这是一条建于清朝初年的老街,长不过60余米,宽不过2.5米,却引来无数的游人,有美国的、法国的、日本的,前来采访的电视台更不少,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等都曾来此拍摄纪录片。初一看,觉得只不过是一条老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仔细一瞧,才发现确有特色。整条街都是一楼一底的木建筑,穿逗结构,二楼清一色的木挑吊脚楼,上有屋檐,这一来就把不宽的街覆盖了,街两旁的檐口仅40厘米的距离,站在街市往上眺望,仅看见一丝天空,故而席子巷又被称作一线天。这一条青瓦遮挡阳光雨水的小街,也遮挡了外界的喧嚣,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挑水的,拉车的,摇蒲扇的,步履都那么舒缓。以前这里是加工、出售草席的地方,席子巷也由此得名。今天,已没有了往昔的热闹,极为清幽。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北京城沦陷,当时的国民政府节节败退,1940年12月,创建于1929年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入李庄,随同迁入的还有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和同济大学,这样,李庄迎来了不少文人学者名士,师生人数多达1万余人。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在这里继续科学和文化的研究,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目前新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中,就有11人曾在李庄就读。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李庄完成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女士及儿女就住在李庄上坝村的张家大院,其故居今天尚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