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三)——福建邵武和平镇
古镇,一般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发展而来;而古城为一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规模最大,并常常有城墙包围;古村落规模最小,为农业人口居住。曾为古代一地的县治,但随着县治迁移或县份撤销,已衰落成为乡镇的地方有时也被称为古镇。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古镇”这一称呼常见于国内,国外拥有较大规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较少使用。
《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
一座座古镇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不同侧面,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人文百科全书。自2013年5月19日起,为展现中国古镇悠久历史和风貌以及配合旅游日宣传,国家邮政开启了《中国古镇》系列邮票之风,至今已经发行四组共计22枚古镇邮票,分别展示了22座古镇风采,表现了我国众多各具特色的古镇,记录下了我国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第三枚为“福建邵武和平镇”。
《中国古镇(一)》特种邮票《福建邵武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和平镇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越族先民在此拓土定居,繁衍生息。其有文字记载始于唐代。唐称“昼锦”,宋、元为“和平里”,明为三十三都,清设和平分县,民国为邵武第三区,1950年设和平镇。
和平地处邵南要冲,是古代邵武沟通闽西北和江西的交通枢纽。据史料记载,早在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和平就已形成街市,五天一墟,商贾云集,附近府县和福州、江西等地都有大量客商前来进行纸业、笋干、茶叶、粮食等贸易。故宋代以降,和平又别称“旧市街”、“旧圩街”。直到清末,这里的商贸和经济都还相当发达和繁荣。从开科取仕以来,和平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与已有千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密切相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871年-953年)。唐时,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迁到和平。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平建城堡,周长360丈,辟8个城门,东西南北4个主城门上建谯楼,现存东、西、北3座城门和东、北两座谯楼。因城墙全用当地河卵石砌筑,故又称为“土堡”。青砖琉瓦,雕梁画栋,有进有厅,气派非凡---明清时代中原地区屡见的豪华民宅如今已成稀世珍宝。然而,古镇和平依然存留了近200栋。和平镇地处闽西北,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完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