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亭(一)——爱晚亭
中国古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兼具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亭,是古建筑类型中造型最富变化、分布广泛、风格灵活的一种。在宫殿、坛庙、寺观、园林等建筑群中,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亭,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风景建筑物,它在水光山色之中,是天然图画的重要点缀,也是游人休息、纳凉、赏景的好去处。亭,遍布于神州风景名胜中,风景各异,秀丽多姿,特别是一些名亭,成为饮誉中外的人文景观。因此,它也走进了国家名片,成为方寸世界中的一个主题。
《中国名亭(一)》特种邮票
2004年11月6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系列邮票《中国名亭》第一组《中国名亭(一)》特种邮票,全套四枚。其中第一枚为中国十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
《中国名亭(一)》特种邮票《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又经过同治、光绪、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当前的格局。今亭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046年建)、浙江杭州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该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该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平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时红叶满山。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