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2022-12-09 11:52:38)
标签:

杂谈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我国春节、中秋节等;一些节日源于宗教,如圣诞节一些节日源于对某些人或某个事件的纪念,如我国端午节、国庆节、建军节等。另外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纪念日也是节日的一种,如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母亲节之后便迎来小朋友们快乐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即每年的6月1日为中国少年儿童节。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

    为了纪念宋庆龄基金会成立四十周年,2022年6月1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全套5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热爱祖国、刻苦学习、崇尚科学、强健体魄、尊重劳动。1982年5月29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继承和发扬她的未竟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基金会宗旨为“继承和发扬宋庆龄毕生致力的增进国际友好,维护世界和平;开展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关注民族未来,培育少年儿童的未竟事业”,即和平,统一,未来。儿童事业是宋庆龄生前最关心的事业之一,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她倡导和兴办了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的场所和保健机构,在儿童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热爱祖国

    邮票第一枚是“热爱祖国”,邮票画面以油画的形式展现了少年儿童向国旗敬礼的场景,盛放的向日葵象征着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真挚深厚的爱国情怀。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刻苦学习

    邮票第二枚是“刻苦学习”,邮票画面描绘了徜徉在书籍中认真学习的少先队员形象,以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科学符号为背景元素体现新时代祖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崇尚科学

    邮票第三枚是“崇尚科学”,邮票画面以数字绘画的形式描绘了少年儿童身穿宇航服遨游太空的场景,以中国空间站、神舟飞船为背景元素寓意紧跟祖国科技发展前沿步伐,拥抱科技、心向未来。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强健体魄

    邮票第四枚是“强健体魄”,邮票画面以版画的形式表现了冰雪运动中的少年儿童矫健的身姿,背景中的国家速滑馆、蓝白色彩和雪花造型与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完美呼应。


        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六十八)儿童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和祖国一起成长》特种邮票《尊重劳动

    邮票第五枚是“尊重劳动”,邮票画面以雕塑的形式塑造了两位少先队员在春天植树的场景,用一桶水、一锹土浇灌美好梦想,播撒绿色希望,背景中的林场、复兴号高铁象征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共同迈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儿童节系列邮票具有很强的系列性和延续性,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中国邮政肯定会继续用邮票来关注,记录,宣传少年儿童的成长。愿天下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