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的节日(十一)元宵节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外国节日的盛行,忘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下面我们按一年中的节日顺序拉开方寸世界的节日序幕。
一年中最先到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过后便是元宵节,元宵节是农历正月
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特种邮票
2018年3月2日,为庆祝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的到来,国家邮政发行一套该《元宵节》特种邮票,全套三枚,三枚邮票分别是“吃元宵”、“赏花灯”和“舞龙舞狮”,邮票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旨在渲染元宵节欢乐、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人物造型略带夸张,颇有古拙的风格和意趣。

《元宵节》特种邮票《吃元宵》
第一枚“吃元宵”,描绘了元宵佳节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吃元宵的传统民俗生活场景。在紫外灯下四个福字和小兔子灯笼、悬挂灯笼会发出熠熠红光,温暖而明亮,家人共吃元宵,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特种邮票《赏花灯》
第二枚“赏花灯”,描绘了男女老幼赏灯彩的景象,画面中有人在赏花灯,有人在猜灯谜,还有人正拿着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灯彩有亭台楼阁灯、鲤鱼灯、荷花灯、走马灯、乞赐封灯,一轮圆月掩映其中更是增添了节日之夜欢乐温馨的气氛。四个不同样式的灯笼,在紫外灯下散发着由中心到外围由强变弱的写实灯彩效果,特别是右上方写有灯谜的彩灯,紫外灯下谜底“狗”字跃然纸上,灵动而有趣。
紫外灯下《元宵节》特种邮票《赏花灯》局部
《元宵节》特种邮票《舞龙舞狮》
第三枚“舞龙舞狮”,描绘了元宵佳节耍龙灯、舞狮子的热闹场面。画面前景描绘了两头活泼喜气、憨态可掬的狮子,它们一头欢跃、一头直立,与后面舞动的长龙组成了一幅龙腾狮跃、欢快昂扬的节庆画面。在紫外灯下舞动的狮子和狮踩的绣球互相呼应,显得绚丽夺目,热闹非凡;三枚邮票放在一起,在紫外灯下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于元宵节的花灯璀璨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