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六五)亚洲文明 乌尔塔庙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亚洲文明(一)》特种邮票《乌尔塔庙》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星罗棋布。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成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更加绚烂多姿。
定于2020年5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一套《亚洲文明(一)》特种邮票,全套6枚,6枚邮票分别选取了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其中第一枚为“乌尔塔庙”,
画面展示了乌尔塔庙的第一层雄姿。乌尔塔庙由苏美尔人建造于公元前2112年-公元前2095年乌尔一纳莫国王统治时期。它是一座坚实的砖体,基底长64米,宽46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第二层的基底面积为37×33米,高2.50米。层层向上收缩,共计7层,总高约21米。顶上有一间不大的象征为神之住所的神堂。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塔庙最初坐落在一片拥有其他神庙的圣区一角。塔庙一般是一座神庙的塔楼,其外形看上去酷似金字塔。乌尔塔庙有3道台阶,每道100级,通往第一层和第二层平台之间的门廊。从这里再经过一道台阶后便通往塔庙的顶部和祭奉神南努的小圣坛
。月神是乌尔古城之神。乌尔塔庙的大部分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竖立,这是苏美尔人留下的最重要的建筑。
约于公元前5000~前4000年,苏美尔人开始在乌尔定居,到公元前4000~前3000年这里形成城市。乌尔古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这片古老土地的幼发拉底河附近,乌尔塔庙就矗立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之上。公元前25世纪前后,发展为强盛的城邦国家,后来成为乌尔第三王朝的国都。后附属于巴比伦诸王朝和波斯帝国。公元前4世纪因幼发拉底河改道而逐渐废弃。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掘。约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设了一些城市。这些城市是建在农村公社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村公社的中心。经考古发据,在乌尔(Ur)等地发现了筑城遗址。乌尔城约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突出体。
该套邮票画面主体突出、层次分明,整体面貌简洁大气。“乌尔塔庙”画面以乌尔塔庙为主体,背景展示了不同角度的乌尔塔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