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五八)传世名画 四景山水图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
《四景山水图》卷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绘,绢本设色,纵40厘米,横69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四景山水图》卷分为四段,分别绘有春、夏、秋、冬四时景象,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是刘松年将界画与四时山水主题完美结合的代表之作。《四景山水图》全卷布置精严,笔苍墨润,设色典雅,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调;在构图方面,这四幅画都非常注意对比,如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等,这种手法的应用表现出了刘松年的独特用心。在用笔方面,刘松年的画中既有属李思训体系的青绿画法,也有继承董、巨而作的"淡墨轻岚"的水墨画法。笔法方折挺劲,比李唐的用笔更为秀润精细些。画中屋字台榭的界画用笔工细而不呆板。在严格的法度中,靠长短、疏密的对比和墨色的结合来获得别致的风韵。山石作斧劈皴,下笔均直,以坚挺的短条子线加以皴擦,转折随处可见,表现山石曲折的外沿,形态如云,用隐约迷离的淡墨使其显得苍茫飘逸,圆润秀媚。作者平时非常注意写生,所绘的树叶多用双钩,而且不同的树叶钩法也不同。此图亭台楼阁的画法完全是传统的界画用笔,一丝不苟、工谨逼真、十分精致;院内堤边的树木,勾点结合,繁而不乱,层次分明,用笔细劲秀挺,黑色清润而苍茫,设色概括而雅致;远山以淡染为主;近处山石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刚毅中蕴含着滋润。画家还运用精炼的艺术技巧准确、细致地表现四季变化的特点,最具季节特点的景物被描绘得恰到好处,写实并富有生活气息。
《四景山水图》的构图界于全景山水与以"马夏"为典型代表"边角之景"两者之间,主体景物集中在一角一边,但整幅画面仍然有湖天空阔,远山浮翠的全景之势。画中近景的界画工整细腻,景物的刻画也繁复细致。该画作不仅体现了南宋杭州西湖边富家庭院的布置与设施,以及木格子窗的运用,也体现了园林家们凭借西湖的奇峰秀峦、烟柳画桥在园林设计上"因其自然,铺以雅趣",形成山水风光与建筑空间交融的风格,是建筑史和园林史讲到南宋时必引的形象资料,在宋代山水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的影响。
2018年8月4日,为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全套4枚,每枚均为四景山水图局部。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四景山水图(局部)1》
第一枚为“四景山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春景: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草树生机,让人顿感春意盎然、心情舒展。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一人倚在小桥旁应该是在等待男主人的归来;大院门口的梧桐树下一童仆正清理担具,旁边一侍从在协助;一主人(身材瘦长,头上梳高髻)则在敞亭中歇息;一小狗饶有兴致地观望着大家。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四景山水图(局部)2》
第二枚为“四景山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夏景:画湖边水阁凉庭。庭前湖石点缀,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颇有西湖白堤“平湖秋月”的神韵。画面中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四景山水图(局部)3》
第三枚为“四景山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斓。庭院树石围墙,小桥通幽。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四景山水图》特种邮票《四景山水图(局部)4》
第四枚为“四景山水图(局部)”。画面描绘了冬景: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一片苍茫。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有侍者导引,似为寻诗觅句,踏雪寻梅,尽显闲适之趣。
本套邮票采用胶雕套印工艺印制,表现画面当中的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邮票色彩层次变化丰富,房屋建筑、树木、山石的线条近似于黑棕色,而近景的庭院、山石等基本都是浅棕色,与底色浑然天成,相得益彰;远景的高山则若隐若现,颜色更浅。远景与近景的颜色深浅变化,衬托出整幅画面湖天空阔,远山浮翠的全景之势。邮票采用了微缩文字防伪,微缩文字为“四景山水图”拼音首个字母“SJSST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