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三四)故宫博物院 乾清门及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乾清门(附票: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一座以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建筑群、明清宫廷史迹和传承有序的历代内府珍藏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博物馆。它的建立,使封建时代的天子庭院、平民禁地成为全体民众分享文化遗产之所。九十年来,故宫博物院不仅为中华民族完整地保留下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宫殿建筑群,庋藏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珍品,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0月10日,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全套4枚,每枚邮票还带一枚无面值的附票,其中第四枚为“乾清门(附票: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 乾清门位于紫禁城保和殿后面,乾清门广场以北。是北京故宫内廷正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过此门方见乾清宫,因此得名。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的正门。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米,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绘。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米,长9.7米,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化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罐是元代文物,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此罐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套邮票采用横长的票幅表现了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布局规制,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故宫建筑群的红墙黄瓦、朱楹金扉、青白底座,给人雄伟、堂皇、庄严、和谐之感,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该套邮票还特别采取主票加附票的形式,将包括白玉镂雕龙凤壁、水鼎、清明上河图和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盖灌等四件故宫珍藏在附票上加以展现。邮票采用透明全息冷烫工艺,丰富的层次、柔和的光泽,带给人皇家园林的含蓄之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