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二八)瘦西湖 五亭桥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瘦西湖》特种邮票《五亭桥》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原名保扬湖,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长4.3公里,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并因其湖面瘦长,改称“瘦西湖”。瘦西湖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现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全国5A级景区。2013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015年4月18日,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瘦西湖》特种邮票,全套3枚,其中第一枚为“五亭桥”。画面描绘了五亭桥、白塔、钓鱼台等著名景点在内的瘦西湖全景,湖蓝的水面营造了春意盎然的瘦西湖。 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其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该桥建于莲花堤上,又叫莲花桥。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下列四翼,桥身正侧有十五个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为最具艺术美的桥。
本套邮票画面内容采用了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家孙传哲生前的创作作品,以工笔勾线的画法,展现了五亭桥、白塔、钓鱼台、二十四桥等标志性景点,画面从三个角度表现了旖旎秀美的瘦西湖美景,笔触细腻生动,中国古典元素尽现,将瘦西湖的秀雅神韵勾勒无遗。设计上采用了孙传哲先生设计的苏州园林邮票的形式,使画面更加娟秀通透,气韵生动,体现了江南造园移步换景的全新视觉体验,长票型也增加了开阔空灵的感觉。邮票的印制采用了胶雕套印工艺,胶印采用广色域油墨,印染出瘦西湖清秀婉丽的色彩;雕刻线条则将瘦西湖景物勾勒地更加清晰、精致。邮票的印制和设计完美结合,展现出瘦西湖“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秀美景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