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三〇八)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金铜佛造像专指用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通常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这种佛像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金铜佛造像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延续至明清。多被供养在皇室宫苑或佛寺殿堂中。现存早期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存世极少。作为佛教传播的具象载体,金铜佛造像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历史底蕴厚重,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生动见证,其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金铜佛造像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佛教协会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全国性佛教组织,各省市均设有地方性佛教协会。截止至2012年,三大语系佛教活动场所有3.3万余座,僧尼约24万人,其中汉传佛教寺院2.8万余座,僧尼10万余人;藏传佛教寺院3000余座,僧尼13万余人;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1600余座,僧人近万人(其中比丘2千多人)。现有各种不同层次的佛学院38座,佛教期刊100余种,较有影响的佛教网站近200家。各地佛教界均设有公益慈善组织和佛教文化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佛教徒人数有1亿多人。
2013年6月16日,为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和展示我国灿烂悠久的佛教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全套6枚,其中第三枚为“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高22厘米,佛像绀青螺发,顶有鎏金宝珠,面庞圆润,额有白毫,修眉细目,双眼略向下视,直鼻,唇微张,双耳下垂,耳垂中空。颈施三道弦纹,身穿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底座为双层仰覆莲座,仰莲花瓣略短,覆莲花瓣稍细长,仰覆莲瓣之间夹成锐角,莲座底部略大于上部,平稳匀衡。莲座上下层各镶嵌一周整齐的连珠纹。基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永乐款铜造像素以衣饰华丽精美、装饰丰富繁缛称著于世,尤其是宝冠、缨珞、项饰、耳珰的精细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该佛像整体尺寸高大、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形象端庄。通体鎏金,饱满悦目,富丽堂皇,工艺精湛,具有雍容华贵的皇室气派,体现了明代永乐时期宫廷造像的极高工艺水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迦牟尼佛,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佛教的创始者。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了知、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如来佛祖、我佛如来或释迦佛等。
本套邮票把历史文物的工艺造型之美作为重点,背景采用了简洁的中性灰平铺的表现方式,增加文物的空间感,有效地突出了主体文物的精美铸造工艺;背景中隐约透出发散形的波浪线条,其圆心恰好位于佛像头部的位置,使得佛像本身具有了某种神秘感,又同时含有“佛光普照”的宗教意味。采用了中国画竖式卷轴装裱形式,整体端庄肃穆,淡雅简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采用高精度调频网、多个专色印刷工艺,质感逼真、色泽协调,既表现出佛像的造型精美,气度不凡,也有佛光再现之神妙之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高超的金铜佛造像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