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二九八)捣练图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捣练图》特种邮票小型张
《捣练图》原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现存世最早的版本为宋徽宗的摹本。该摹本长145.3厘米,宽37厘米。原存徽宗內府,靖康之难中隨诸多书画珍宝被虏至金国国都会宁。因金章宗题签“天水摹张萱捣练图”,故名。是公认的宋代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中国古代书画的稀世珍品,属圆明园藏品。遗憾的是,这一画作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再遭劫难,被列强所掠夺,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捣练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在捣练、理线、烫平、缝制劳动操作的情景。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12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画面右手起描绘四个女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中部画两女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画面左起是熨烫的场景,2名女性费力地扯练,1名女性细心熨练,另有2名侍女一人执扇煽火,一人撑新练,新练之下还有1名女童兀自嬉戏。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巧妙、联系紧密又自然和谐。张萱这幅长卷不仅仅是单纯图解捣练劳动的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进行描绘,以求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捣练图》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画面上,执绢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人物造型有唐代人物画的共同特点:脸型丰满,设色工丽。在《捣练图》中,张萱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出人物形象的端庄丰腴,情态生动,惟妙惟肖地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也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通览全图,令人叹为观止。《捣练图》已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位不能忘却的历史见证者,又是一位在异国他乡默默传播着中华文化的和平使者。
2013年4月13日,为了反映悠久灿烂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捣练图》特种邮票,全套三枚和一枚小型张。小型张邮票为《捣练图》全图,背景为金色中国传统纹饰,底色为深枣红色。三枚邮票为捣练图局部,其中第一枚选取画作的右边部分,描绘了4名女性正在进行艰苦的捣练劳作。

《捣练图》特种邮票《捣练图局部1》
第二枚选取画作的中间部分,描绘了1名女性坐在地毯上理线,1名女性坐在凳子上缝制新练。

《捣练图》特种邮票《捣练图局部2》
第三枚选取画作的左边部分,描绘了1名女性费力地扯练,1名女性细心熨练及1名女性撑练。

《捣练图》特种邮票《捣练图局部3》
本套邮票采用“高网线+调频网”以及专色、多色等复杂印刷工艺,运用高超的技艺对细节的调试与处理,再现了原画之美、之精。票面虽较原画缩小近10倍,但人物的五官、表情、服饰、体态非常清晰,堪称古画复制佳作。在放大镜下观察,更能体味出画中的细腻与生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