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二四五)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祭侄文稿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追念侄子季明所自撰的一篇祭文,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书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原稿为麻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计25行234字(涂34字)。书卷通篇气势非凡,书者满怀悲愤,以沉雄伟健的笔力,恢弘博朗的气度,运笔挥洒,一泻到底,沉痛悲切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血性之人见者莫不动容。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颜真卿忠厚笃定,楷书功力尤深,在此基础上所写行书,从内容乃至形式境界极高,由此而另创一代新风,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此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0年5月15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瑰宝,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全套6枚,其中第五枚、第六枚为“祭侄文稿(局部)”。第五枚画面选取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第六枚画面选取原文: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