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斑斓的文物世界(二三六)鹳雀楼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我国方寸世界中文物题材非常丰富,有壁画、画砖、青铜器、唐三彩、金玉器等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鹳雀楼与金门》特种邮票《鹳雀楼》
2009年8月14日,为展示我国与乌克兰两国历史悠久的建筑艺术,国家邮政局和乌克兰邮政联合发行发行了《鹳雀楼与金门》特种邮票,全套2枚,其中第一枚为“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由蒲州守将宇文护修建。为一座军事戍楼。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鹳雀楼”。楼为三层四檐,平面呈方形。重檐十字歇山顶,矗立在一个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四周设宽敞的月台。楼身为木构楼阁式,各层周以围廊,明间隔扇,层层斗拱承托着梁架和屋檐,斗拱翻飞,翼角伸挑。二、三层周设钩栏,形成绕楼回廊,游人可凭栏远眺。楼成之时,已成为胜境。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雀楼八字评价:“前瞻中条,下瞰大河。”至元初(公元1272年),鹳雀楼毁于战火。 2002年10月在原址复建竣工的鹳雀楼总高73.9米,其中,基座16.5米,楼身57.4米,楼身面宽7间,进深5间,外观3层,内部实际可利用的空间为6层,楼身主体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台基三层,主楼六层。总建筑面积33000余平方米。新建的鹳雀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结合了唐代彩绘艺术的建筑,楼外观雄伟高大,气势磅礴。本套邮票根据照片采用钢笔素描画,描绘了经历了历史的战火和沧桑的雄伟建筑。鹳雀楼采用金黄色的背景,类似江浪,充满自然的、激情的写意笔法。体现出一种建筑的美与人文的美互为充盈的画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