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世界中历史上的今天676——1982年5月21日 中国男子羽毛球队首获汤姆斯杯

标签:
体育 |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羽毛球健儿多次在邀请赛、友谊赛中击败过当时世界上的顶尖高手,汤仙虎和侯佳昌还创造过成名后对外国运动员不败的神话,开启了中国羽毛球“无冕之王”的时代。不过,这个“王”终究是“无冕”的,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难以服众。所以,中国队也渴望在世界赛场上证明自己。
1981年,世界羽联和国际羽联合并,这让中国队有了参加汤姆斯杯赛的机会。怀着首次参加争夺汤杯的激动心情,在1982年3月的汤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实力超群的中国队兵不血刃击败了其他对手,顺利获得进军汤姆斯杯决赛阶段的资格。5月,由王文教、侯佳昌任教练,栾劲、韩健、陈昌杰、陈天龙、孙志安、姚喜明、林江利、陈跃8名队员组成的中国队前往伦敦,开始了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汤姆斯杯赛之旅。
由于当时汤姆斯杯赛采取9盘5胜的赛制,两队的第一、二单打都要互相碰一次,第一、二双打也是这样,所以在排兵布阵上不像现在这样复杂,双方更多比拼的是绝对实力。比赛也要分两天进行。中国队教练王文教认为:“和印尼队相比,我们稍占劣势,他们的大赛经验是我们最欠缺的。中国队员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赛,缺乏经验。”加上半决赛赢了丹麦队之后,队员太过兴奋,王文教担心,如果决赛中遇到困难,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顶过去。
第一天的比赛显然很重要,因为比赛结果可能影响第二天的心态和临场发挥。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后,在赛前准备时,王文教告诉队员们:第一天要尽量打成2比2,这样第二天中国队获胜的概率才会更大。
5月20日,这场举世瞩目的决赛开始了,而中国队大赛经验不足的问题也马上暴露了出来。想到距离梦寐以求的汤姆斯杯只有一步之遥,中国队的小伙子们不自觉地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所有人都紧张得手心冒汗。面对座无虚席的体育馆,耳边是观众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首先出场的陈昌杰突然变得不会打球了,他被印尼的林水镜完全控制住了。8比15,13比15,陈昌杰以0比2丢掉了第一局。
接下来的第二单打,韩健以2比0战胜对手,为中国队扳平了比分。但在随后的两场双打中,栾劲/林江利、孙志安/姚喜明都是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反超,两对中国组合均以1比2败下阵来。关键时刻的不成熟,使中国队以1比3的巨大劣势,结束了决赛第一天的比赛。
比分差距如此之大,对手又是久经沙场的印尼队,想要翻盘,难度可想而知。比赛结束后,整个中国队的气氛很是压抑。本来当晚伦敦华侨还为中国队准备了一个欢迎晚宴,可在那种情况下,队员们哪还有心情去呢。最后,队伍的领导去了晚宴,教练和队员们则回到酒店。
王文教心急如焚,他对队员有信心,但他怕队员们自己泄了气。正当王文教考虑怎么去安慰、鼓励队员时,韩健和栾劲来到了他的房间。没等王文教说话,韩健先张嘴了:“王教练,明天还有大半壁江山呢,我们还会赢回来的!”队员的成熟和自信,让王文教心里踏实了不少。
尽管憋着一股劲的队员没有丢掉信心,可是大比分落后的事实摆着,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当天晚上,栾劲吃了安眠药,才稍微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比赛开始,王文教发现,自己的弟子们眼睛里都放出一股渴望胜利的光,这让他非常高兴。果不其然,第一个出场的栾劲2比1力克老将梁海量,为中国队打响了第一枪;面对此前一场未败的林水镜,前一天立了功的韩健敢打敢拼,苦战3局赢得比赛,其中第三局打出了17比15的高分,最后一个球还是靠幸运的擦网球才拿下。在当时实行发球得分制、15分一局的赛制中,这一极为接近的高比分显示了双方拼争之激烈和艰难。此时,中国队已经把大比分扳成了3比3!没有了落后的顾虑,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完全放开了手脚,接下来出场的陈昌杰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以2比0拿下比赛,中国队以大比分4比3领先。
最为关键的双打比赛开始了。印尼想要逆转,双打不容有失;而中国队只要拿下这场,就将第一次夺得汤姆斯杯。中国队派出了孙志安/姚喜明,对手是1981年获得全英公开赛男双冠军的卡托诺/赫尔扬托。争夺从第一局开始就充满了你死我活的味道,双方一直打到14平。之后,孙志安和姚喜明连得2分,艰难地拿下了第一局。印尼组合扳回一局后,第三局,中国组合完全打开,几乎没给对方任何机会,以15比1轻松赢下!5比3的大比分,意味着中国队提前问鼎汤姆斯杯赛!
当时赛程规定,比赛需要打满9盘,即还要打完接下来的比赛。可现场观众被中国队精彩的表现震惊了,就在中国队确定夺冠的瞬间,观众竟然从看台上涌入场内,手舞足蹈向中国队祝贺,这使得比赛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虽然印尼的林水镜和哈迪纳塔以2比0战胜了栾劲和林江利,但这场胜利已无关夺杯。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中国队的队员们兴奋地举起了汤姆斯杯。这是中国羽毛球队获得的第一个世界男子团体冠军,是中国羽毛球站到国际羽坛巅峰上的一个标志。印尼领队尤素福的话颇耐人寻味:“中国队获得冠军是当之无愧的,他们打得太好了。我们失去了机会,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时代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