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景阳冈》的人物性格

(2012-06-16 11:2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品读感悟(赏析)

谈《景阳冈》的人物性格

    《景阳冈》是一篇阅读课文,了解武松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分析武松的性格,要从相关的文学常识谈起。

    《景阳冈》是根据古典小说改编的故事,故事要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始终的人物以及波澜起伏的矛盾冲突。

故事是用人物来讲道理的。人物是活动在故事情节中的。情节是由矛盾冲突构成的。矛盾的双方因一定条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既相冲突又相依存。它们又因一定的条件向反面转化,一方消失了,矛盾也就完结了。这个过程就是矛盾冲突。矛盾的产生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碰撞所致。内因就是人物的性格,外因是客观现实。内因是决定的因素,由此形成性格差异。

    关于性格,《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性格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是内在的,抽象的,可不可知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人是理性的,做什么、怎样做是受意识支配的。如此说来,了解人的性格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具体可感的外在表现中去揣摩。

同理,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可根据生活经验,逐细节对人物表现从心理角度定位,再择其主导性成分综合起来作出判断。下面分析一下武松的性格。

    学习这篇课文,许多人不禁要问:中心事件是打虎,为什么要写吃酒?既然上冈为什么还有思想斗争?回答些问题要从性格着眼。从叙述角度讲,这两部分是事情的起因、发展,为打虎做铺垫,对表现英雄性格则是不可或缺的。“吃酒”部分是英雄性格的生活化。请看武松一到酒店就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店家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一个“叫”字,先声夺人,不同凡响。饮酒很潇脱,酒好便说好,给人真诚直率的印象。店家中断筛酒,武松敲着桌子质问。店家巧舌如簧,不肯筛酒,“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从一买一卖的周旋中我们看到武松性格正直、粗犷,处事大方,不拘细行。武松要走时,店家以冈上有大虫为由,留他住宿。武松凭着自己的经验,不肯轻信店家的话,而且声明“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这不出场的老虎对人物进行了初次考验。武松谈虎没有变色,表现了英雄无所畏惧的胆略。怀疑店家,与之争吵说明武松保持着警惕性又有点倔犟。

    以上分析说明透过语言、动作、神态可以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是多侧面的,吃酒这一部分描写突出了英雄的豪爽。

    作为内因,性格有相对稳定性,而外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性格也是发展的。正是性格的发展,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所以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性格的发展史。接下去“上冈”部分是英雄性格的心理化。通过个人独白展现英雄性格。武松来到冈下看了树上关于有虎的文字,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对第二次考验,武松仗着丰富的阅历,一笑置之。他认定是店家在捣鬼,没有真凭实据,不信有虎。这里把武松和胆小的人做了对比,显出与众不同的胆识。怕虎的人,虎在心里作怪,老虎还没来先吓破了胆,不敢面对老虎,任你再高的本领,也派不上用场。胆小的人战不胜心底的怯懦,怎敢与老虎较量?

武松走上冈来,看见庙门前的榜文,确信有虎。这是第三次考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课文描写武松第一次用“想”。这表明武松是理智的,他的举动不是盲目地蛮干。他面临两种选择:回酒店还是继续上冈。为了保持好汉名节不肯回去。留在这里也是安全的。接着又“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他对敌我双方力量权衡后,审慎地做出了抉择。说明他藐视老虎,胸有成竹。对于未来的搏斗从心理素质上已经居于强势,突出了勇敢倔强豪侠的品性。

    如果说“饮酒”、“上冈”两部分老虎是处在暗线,为人物作衬托,那么“打虎”部分则是人虎两条线索交织矛盾冲突推向了高潮。文学作品讲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里是通过生死较量,使英雄性格典型化。是一曲生命力之歌。

    老虎登场之前有个惊险的插曲,就是武松躺在大青石上昏昏欲睡。在酒店开怀畅饮,可以说是酒壮英雄胆。但武松于豪放中有分寸,饮酒不曾过量。毕竟“吃了十八碗”。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经肠胃到血液中循环,对神经系统起麻痹作用,使人感到困倦是自然的。这一睡表现了武松把老虎置之度外的胆量。

    老虎突然出现,“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冷汗出了。”这一惊,并非胆怯。与老虎遭遇实属无奈。此时武松饮酒已过半天,体内酒精通过肝脏分解一部分,由于惊吓刺激汗腺扩张,大量排汗,把残存的酒精带出。消除了麻痹使头脑清醒,利于搏斗。狭路相逢勇者胜,逢强还须智取。当老虎气势汹汹地攻击时,武松先避其锋芒,闪过一扑、一掀、一剪,并在运动中消耗老虎的体力。老虎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闪在大虫背后使它攫取不到又难发现目标。这里的背后是指脊背旁边。老虎的眼睛长在前面,“背后看人最难”,但也能感觉猎物的方位。于是它把前爪搭在地下,前爪前伸平放在地,支撑前倾的上半身。这是老虎从高处落地的一个姿势。这时候,老虎的头部下低,前爪在承重的状态下不能攻击。但这时老虎身体下伏,身在低处,适合左右晃动腰胯,侧击人的下肢,使之失去平衡而跌倒。于是老虎把腰胯一掀。这里“把”做“用”讲。“掀”是使翻转的意思。武松又闪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了一声”也没有吓倒武松。“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就是把尾巴举起从上往下抽打。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三闪表现了武松灵活机敏。接下去武松由被动躲闪转入主动攻击。

    当老虎翻身回来时,武松抡棒劈下来,不料打在树上,“哨棒折做两截”。这个惊险场面是衬托武松镇定自若处变不惊。赤手空拳打虎更表现了英雄的大智大勇。武松善于攻击老虎的薄弱环节,打致命点。老虎又扑过来时武松与老虎同时跳起,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这时武松已经掌握了老虎的运动规律,能预测老虎落地的位置。于是趁老虎落地的一刹那。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这样老虎的爪、牙都派不上用场。武松就占了优势。他用脚踢老虎的眼睛、头部创伤,这些要害部位。老虎被整晕了,盲目地扒坑,又被武松就势按下去。弄得老虎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再按住用拳头打。打到不能动弹了,又用棒子打,直至打死。“打虎”这部分突出了武松的智和勇,又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合起来武松的英雄性格是:豪放、勇敢、机敏。

    分析人物性格要对文本精读细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述,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必然性,把握人物感情发展脉络,概括了解其主要特征。

    了解人物性格对读懂课文领会写作意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掌握写作技巧也大有裨益。课文塑造了武松的鲜明性格。性格是以故事为依托的。故事是通过真实的细节描述来实现的。一个传奇的故事,演绎得如此生动,逼真,以至于让人深信不疑,奥秘在于细节的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课文中的每个细节都符合事理,每一种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就是符合生活逻辑。没有好故事,人物形象很难树立,要把故事讲好,就得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把细节组织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如果细节脱离生活,即使是真有其事,也让人难以置信。人物何以立足?

    通过分析《景阳冈》一课的人物性格,我们可以看到写人的作品通篇都是语言、动作、神态。但是语言、动作、神态不是可以随意拼凑的。它像珠子一颗颗被穿在人物性格这条线上。一言一行都为表现人物服务。我们写人不要以为只写出语言、动作、神态就可以了。下笔前要熟知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表情都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给人留下印象。

    人的素质及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因而性格是有个性的,要写出有具体鲜明个性的人物,必须向生活学习,留心观察不同人物的言行,了解其个性特征积累丰富的素材,写起来才得心应手。还要根据生活逻辑,大胆发挥想象,借鉴优秀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学习典范课文的写作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