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堂的八字

标签:
文化八字命理清代书画家拱禄拱贵董诰 |
分类: 名人八字 |
董诰(1740~1818)清代官员、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九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以善画,受高宗知,历任内阁学士,擢公、户、吏、刑部侍郎,充四库馆副总裁。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
董中堂(清高宗乾隆五年三月廿七日1740/4/23)
八字:庚申
清明:4月4日
大运:4辛巳
(赋云:拱禄拱贵,纯粹者王候之论。又云:夹贵夹禄,必居八座之尊。辰,为收藏,申辰拱子为墨池,伤官配印能通琴棋书画,故而又是书画家。庚金食神为寿元星,运至子运,庚金入死地。)
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又字西京,一号柘林。生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浙江富阳人,董邦达之子。当时其父董邦达已四十五岁。董诰二十四岁中举,隔年参加会试,名列一甲第三,高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由探花改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董诰六十岁,已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擢为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晋太保。钦赐“紫禁城骑马”,两次图形紫光阁。董诰工诗词古文,善书法,山水禀承家学,有“大、小董”之称;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
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以至文华蓼大学士。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旋任户部尚书,两次图形紫光阁。其时,和珅用事,排除异已。董诰支拄其间,遇事多所救正。及嘉庆这即位后,又襄赞之,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40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牍。平生所学,在一“城”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亦擅绘事,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收于《石渠宝笈》第三编。
嘉庆二十三年(1818),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赐谥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属新桐乡),有御制碑文,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庆帝亲临祭奠,制诗写哀(碑文):“世笃忠贞清节坚,先皇恩眷倍寅虔。骑箕仙苑九秋杪,染翰枢廷四十年。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亲临邸第椒浆奠,哀挽荩臣考泽宣。”并传谕刻诗墓次,昭示后人,谥曰“文恭”。
董诰墓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新桐蛇浦村凌家山坡地上,坐北朝南,遥对富春江。墓前有神道、台阶、祭桌,只有两只憨厚的石虎守候在墓前,石马仅存一头,御制诗碑,神道碑已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