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芳讲儒家】别学识人了,先学学识人眼色!

标签:
新易国学儒家交友尺度戴艳芳眼色 |
在前面几期的儒家经典分享中,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过识人和交友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一同分享与人相处的话题——如何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注
释
愆(谦):过失;
瞽(鼓):盲人,比喻没有眼色。
译
文
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不到该说的时候,却抢先说了,这叫做急躁;到该说的时候,却不说,这叫做隐瞒;不懂得看脸色就贸然说话,这叫做没有眼色。
在领导身边当差,既会赢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遇,同时也可能会因自己的言行不谨慎而招致更多的麻烦。比如,我们之前在《和孔子学习职场晋升之道》一讲中和大家分享过三国时期的才子杨修,虽在曹操身边担任主簿,却因说话不合时宜、口无遮拦而招致杀身之祸,被曹操斩首。
其实,这句原典不只适用于君臣之间,家人、朋友之间相处也同样要有所顾忌。夫子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与人交往要注意三个方面: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深处的东西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晒”给别人看,也有人喜欢通过与朋友聚会而抒发胸怀。这都是人们渴望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本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喜欢在与大家聚会时“独自演说”,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滔滔不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把大家的聚会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无形中剥夺了他人选择话题的权利,也不给他人插话的机会,这显然是不好的。时间久了,这样的人必然会被朋友孤立。
“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导致民众对爆炸的恐惧和猜测众说纷纭。8月16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事故现场考察时就说到:“权威发布一旦跟不上,谣言和猜测就会满天飞”。其实,总理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百分之九十以上源于误会”,尤其是“你问了、我不说”,时间久了彼此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就会加深。所以,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而且要说到点上。
与人交往中,要注意了解对方的感受,看看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前些天,就在大家陷入对天津爆炸逝者哀悼的时候却有两个年轻的网友因为不和时宜的言论,引发网友公愤而被人肉搜索。可见,别人悲伤的时候你却不合时宜地嘲笑大家的哀伤情绪,对灾难和逝者麻木不仁,这显然不合时宜的,必然要引起大家的公愤。所以,人际交往中懂得察言观色,多关注对方的感受,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大家获得良好的
人际关系!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
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两个人分享一个幸福,可以得到两个幸福。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一个痛苦
新易网址:www.neweal.org
新易博客:百度直接搜索“许文胜团队”
http://blog.sina.com.cn/xuwe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