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时评】贾玲和吴秀波,还是摊上事儿了!

标签:
新易国学欢乐喜剧人吴秀波贾玲墨家朱钧花木兰 |
作者:墨家学者·朱钧
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所编演的小品《木兰从军》,因为其娱乐性的表达方式与《花木兰》传统形象的大相径庭,引发了一阵网络上的热议。
正方反方正方认为:通过网易娱乐的一项调查,上万网友参与的民调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四个字——小题大做,《木兰从军》只是一则小品,不必如此较真。
反方认为:贾玲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是对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的形象颠覆。
实际上如果严格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花木兰的故事源自于《木兰辞》一首古代民歌,而从历史的考证来说,对于花木兰的姓氏、籍贯,从军事件等在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史书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记载。至于后来的几家地级县市,自称是她的故乡的地方,反而显露出其商业价值的痕迹。
而这家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提出要贾玲做出道歉,表面上好像是在承担义务,维护一个历史人物的正面形象,但这家单位本身在史学界的权威性就令人质疑。而且不知其这些年研究成果是什么?当然若只将木兰做为一种文化符号,从宣传正能量来讲,我们尊重其已形成的文化底蕴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非常必要的。
【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译文】所以古时候圣王治理国家,任用有德的人并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在民间的农夫或工匠,有才能就选拔他。肆:当作坊讲。此处可指民间。
【解读】墨子这句话论述了国家要对德才兼备的人材的重视,这样国家治理才会有好的基础。而本次喜剧事件而引出的花木兰事件,我们不做过多的评价,但其引发我们对木兰这个文化概念与符号的积极作用,反而要重视与发掘,这样可能更有现实意义。结合墨家原典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第一:事件引发出我们对于中国民间人物的正向宣传与学习的重要性。木兰虽然是历史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但就其所传达的爱国思想、在国家危难之时参军报国的精神,这与墨家所倡导用品德作为人材最重要的标准相一致,也就是说人材的德行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高,而木兰既是女性,又是普通老百姓,在她所处的时代,最终在战场上荣获军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其表现出的能力,与墨子提出的国家要尚贤,无论其出身,背景,职业的限制的理念完全相同。
最后:我们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们自己并没有好好重视其价值,反而让好莱坞拍成了美国版的大片,成为带有美国文化印记的标准。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个体裁,推广与传播中国文化,才是值得我们去研讨的更有意义的话题。
-----------作者简介-----------
让日本政界为之赞叹的墨学研究专家,依托新易国学团队创立的“墨式文化全控管理”享誉中外。
新易网址:www.neweal.org
新易博客:百度直接搜索“许文胜团队”
http://blog.sina.com.cn/xuwe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