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观点】景区成为摇钱树的代价

标签:
文化新易国学历史遗产朱钧 |
『新闻秒读』:4月2日上午,国家旅游局通报了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有44家A级景区被摘牌,其中保定安新白洋淀景区、山西忻州五台山风景区、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陕西渭南市华山景区等9家闻名全国的5A级景区被警告,限期3到6个月整改。
此事一出,立刻出现两个声音,大家一方面为政府的举措感到欣慰,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个处罚来得太迟。
国家旅游局对旅游市场害群之马“亮剑”的时间是不是太晚了?而且这些各省各市的景区乱象,是否反映了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不重视?不做为?监管不到位的更深层次原因?而这种现象又如何避免?
其实历史上不乏此类乱象,我们就来看看唐太宗是如何治理的。
【原典】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之所以与天下为画一,不以贵贱亲疏而轻重者也。今之刑赏,未必尽然。—《贞观政要》
【解读】赏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倡善良、铲除邪恶,因此,帝王不能按贵贱亲疏之别而有轻重之分。如今的赏罚却不能做到这点。
唐太宗认为,刑罚的本质在于惩治罪恶,鼓励善行,所以刑罚不在多重,重要的是能达到教化的目的。有的赏罚把握尺度出于自己的好恶,有的赏罚轻重出于自己的喜怒。看似随性的赏罚,但是多了一抹人情味,这是艺术。
回看当年盛时期的治理之道,对今天的景区治理的问题启发仍很大。
https://mmbiz.qlogo.cn/mmbiz/XScqwTvt4ceqMutKFvOmCkA3U0KKcx1Q39xaVdoStfQmXibc87YgIdWjpJHia5o7v1ZzRPDrCPyoG6kicedvukVYw/0
对这些利用自然景区及人类的文化遗产疯狂敛钱、破化健康的文化环境,这些实际是一种更大的文化破坏和环境污染!
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国家级景区的纵容,是导致现在的状态的重要原因。
这些现象,显然已经不仅仅是管理漏洞的问题,而是一种歪风邪气。
【朱老师解读】
事实上,刑罚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倡善良、铲除邪恶。而通报好象严格按程序执行,而实际上对市场上的害群之马缺乏震慑性,将歪风邪气治理为良好风气。所以,要下决心彻底治理,就要两者结合,一方面起到惩恶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要起到劝善的引导作用。
国际太极易学会理事,新易国际独有师资,中国文化研究学者及东西方文化比较学学者,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如何治理这种歪风邪气呢?
朱老师提出五指山治理法则!
一指常态化:
二指透明化:
三指引善化:要提倡正象的导向,树立优秀榜样。
四指严格化:
五指产业规范化:景区不只是突出自然风光与古迹。中国历史与文化主题的推方与宣传,更是教化的手段。
如此五法,治理才能一把抓牢,犹如五指山一般镇压歪风邪气。
结语:小编认为景区资源并非是我们某一辈的资源,它是由不同地域环境和不同文化沉积下的独特标志,它本身最可贵价值就是可传承性,让我们活着的当下,在后世留下它的足迹。景区当下的乱象,可谓是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不仅敛不义之财,更对资源本身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关注国学,关注新易国际!
新易官网:www.neweal.org
新易微信:国学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