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鸿亮讲中医】中医所指的“病”是什么?

说到中医,首先大家要明白,为什么叫中医?表意上讲,那是咱们中国本土的医学。它产生于咱们中国,是咱们的祖先们防病治病,保护自己健康的法宝。
我们知道一个新的技术出现,必然有它的理论作依据。它才能复制,才能传承。这种理论一定要是经得起验证的真理,它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科学研究,但它一定是科学的。只不过科学认识滞后了。它是极其具有哲理性的、规律性的科学性的真理。
所以,咱们的中医就是其中的一个真理。它是建立在东方文明文化之上的哲学科学,是极具有东方古哲学的可说明的真理。但由于它的道理深奥,而现代人又失去了自己的本土国学文化,所以就似懂非懂,有的人就浅表性的,进行字面意思解说,根本不知道整体话意是在喻理。这样就把中医给妖化歪解了。
秦鸿亮老师简介
黄帝内经养生专家,太极医学疑难病康复医疗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直肠癌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新易国际医学健康顾问。
《黄帝内经》有句话叫:“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高水平的中医,同时也说明了中医治病和养生的本质。那么中医所指的“病”是什么?
高明的医生治病,不是等到已经有病的各种症候都出来才开始治疗。而是治疗在症候未完全出现之前。是顺从治疗,而不是逆势而治。
它认为,如果各种症候都已经形成了,知道病了,你才去进行治疗,犹如国家之乱,动荡起来了,才去控制它。等于是说,你口渴的很了,才去穿井,是解决不了口渴的问题的,国家动荡起来了,战争打起来了,才去制造兵器,还能打胜仗吗,不是早已晚了吗?
所以回到我们今天分享的《黄帝内经》所著:“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和“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已晚乎!”其实他本质揭秘了中医治病是防重于治!它把人体比作一个大自然,把治病的道理,当作治理一个国家道理。所以,这两句话是中医的理论指导,所以再提到看病,中医治于病前,而不是治于病后。你必须要理解这个“病”字,是治“未病”!
读经感想(来自于新易读经汇微信群)
Winnie:我觉得《黄帝内经》不只是养生,他也说明了国之大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追求一切事物轨迹防患于未然;因自然而变法。
牛瑞兴:今年跟秦老师学习,受益很多,中医和其他学说是同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有其运行的规律,我们要想养生就要顺应规律,不要破坏,然后再辅以食疗。
吉祥之源:治未病是未病先防、已病防重、病瘥防复。
張興業:中医的哲学完全可以指导企业管理,中医之五脏六腑完全对应企业的各个核心部门。
亚明:中医是建立在《易经》和阴阳五行上的,《易经》揭示的是自然、宇宙、人类社会的规律,所以中医是有科学依据的。
新易读经汇于2014.12.15正式成立,每天一位国学老师,带来最纯粹的国学交流学习平台,名师分享,学友互动,欢迎广大多学爱好者体验最系统、最全面、最正统的国学交流体验。
新易读经汇,真正能学到智慧的国学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