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打好写作基石——画作文

作者:天竺蔷薇
《百度百科》对写作的基本解释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随着高考指挥棒的变化,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现在的语文教材安排,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有看图写话。进入三年级则要求孩子会写150字的短文了。在这一学科中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一考阅读就扣分,一写作文就皱眉。家长想辅导孩子也无从下手。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认为是孩子的阅读量少,而拼命逼孩子看课外书。可看了一堆课外书后,仍然不会写作的孩子依然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写作活动的三个阶段:没有信息的采集,构思从何而来?二是脱离了孩子的认知规律,缺少科学的写作训练设计。我们的写作教学从起步开始就不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拿出一幅图就让孩子写,许多孩子都束手无策。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打击下去了。
我们知道孩子大都爱用画笔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认知。花草、树木、鱼虫……无不成为孩子笔下的小精灵。孩子画笔下的东西,无不是他们对生活信息观察提炼的产物。这都是信息的采集。我们不妨稍加指导,让孩子的画向写作靠拢。
如孩子画完一幅画问问他:你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孩子就会把画面缺少的部分补充上。补的过程中孩子对画面的布局肯定也会有构思。信息补充完整后,可以让孩子把画面内容有序地表述出来,家长帮助记录或指导孩子写下来。这样画过几次后,学生自然就熟悉了写作的这几个要素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日后看到一幅画自然也会按照“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表达了。
总之,只要我们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即:先写自己的画,再向写别人的画过渡。一、二年级看图写话这道难关,肯定会在我们家长、老师有意识的干扰下,通过简单的画画,巧无痕迹地攻克了。
*****作者介绍*****
丁老师从教三十多年,至今仍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以独特的教学视角,研究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使学生逃离题海的折磨,轻松应对学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