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微言】孔子论损益之道

孔子家语中有几处记载了孔子论损益之道、平衡之道、可持续发展之道,很有意思。大意是说:不死比牛叉重要,可持续比轰轰烈烈重要。那么,已经很牛叉了,肿么办呢?谦虚!就是谦虚,只有谦虚。谦虚,是充分而且必要条件。就这么简单!
——孙老师语
先看六本章一段儿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夫子何叹焉?
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水涨得太快,堤坝会决口滴),吾是以叹也。
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
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哉。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
故曰:自贤者,天下之善言不得闻于耳矣!
孙老师:损卦、益卦、夬卦,挨着。这是周易的卦序,很有意思吧。
再看三恕章一段儿,算是解决方案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子曰: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举了个例子:宥坐之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歪放着)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放在座位右边)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歪放着),中则正,满则覆(倾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哪里)有满而不覆哉?”
总结:谦虚必须而足够
◆周易卦序,损·益·夬。所以孔子这么说。印证读周易哦。
◆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损,则不满。想不自满,就要自损。所以,损,才是持久生存之道。高啊!
◆天道成而必变……物壮则老。孔子和老子,都这么说。
◆自以为自己能贤达能牛叉的人,等于把自己的耳朵塞上,天下之善言,就听不到喽。为啥听不到?一是过滤掉了,二是别人懒得和你说了。这俩情况,都很可怕。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如何平衡呢?动态,中而和。中是个范围、幅度。
◆学习,不是天天进步吗?不是!光吃不拉行吗?必须损之又损,腾出地方,你才能继续吃啊。所以,吃了,要消化,要扔掉垃圾,要断、舍、离!
◆积累财富和地位,能守住吗?能啊!还是损之又损,谦虚呗!持满之道,不可不慎思,深思!
◆舍未必得,不舍一定不得。不止不得,还得损失。所以,主动的损,主动的舍,就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