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观点】入秋了,有些习惯要改改啦!

文/秦鸿亮
秋天来临,酷暑强湿的煎熬基本快要告终。不过,你可别掉以轻心,因为“秋老虎”的余威仍在。
为什么称“秋老虎”呢?
其一,秋天在五行上属金,在《易经》术数里,金的地理位置在西方,素有“白虎”之称谓;
其二,暑之尾。暑热依然在肆意,但秋夜的凉意已经来临,造成了夜间寒冷白天热的特殊的闷热天气。
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由于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秋季气候干燥,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密、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时,选用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秦老师就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这四方面总结了适宜的调养法则:
一、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初秋之季,暑热未尽,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入秋后,食生地粥可滋阴润燥。(后附生地粥做法)
四、运动调养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适当的锻炼可令人心情愉悦,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秦老师语
【秋季养生小配方】
生地粥:
[配方]
[做法]
[功效]
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