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微言】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
译文
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
新易国际国学团队朱钧老师解读
《鬼谷子》在这即强调了:人君要做到明察秋毫,一定要透过表面的现象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对于现代领导者的管理也有启发。一方面要会利用各种方式与手段了解各个层面的关系,同时,也要会分析与判断事物发展的状态与联系。这样才会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当年,周武王举兵前的分析工作就是如此。周武王派人刺探殷商的动静。暗探第一次报说:“殷商大概要出现混乱了。”武王问:“它混乱达到什么程度?”暗探答道:“邪恶的人胜过了忠良的人。”武王认为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时机不到,就又再探。之后,那人回来禀报说:“它的混乱程度加重了。”武王问:“达到什么程度?”回答说:“贤德的人都出逃了。”武王悦,但认为“混乱还没有达到极点”。最后一次那人又去刺探,回来桌禀报说:“它的混乱很厉害了。”武王问:“达到什么程度?”那人回答说:“老百姓都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了。”
武王之后听取了姜太公的分析,说明殷商自己内部的混乱已达到极点,其国家已内乱,时机正好。随后经过大战,一举取得天下。
武王通过利用天下的耳目,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感受到了天下的民心所向,因此,知道纣王无法与自己为敌,善于利用敌方的力量,这样他还有什么敌手呢。同样作为管理者,对外了解市场的一举一动,体会顾客的感受;对内关爱下属,了解每一个下属的心态与动态。则可以做到无不见、无不闻、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