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2014-06-17 11:12:44)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文/宫春涛

引导带入:

很多人都熟悉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钱钟书先生《围城》的这段序语,是他太太杨绛先生总结的。关于城的话题,在人心中,挥之不去。

 

源起进化:

《説文解字》:城,以盛民也。城是用来容纳万民的系列建筑群。古字与今字类似,左边的“土”为村邑护墙,右边的“成”代表用武力实现霸业。造字本义:配备武装、用以围护都邑的郭墙。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造墙建城,这和欧洲的城堡有明显的不同,城堡往往只居住少数人,是一家人的概念。而建城是要把所有聚居生活的人都围进去。春秋时就有“国野制”。墙里的人被称为“国”人,城外的人被称为“野”人。人的等级划分就很分明了。古时的城修建的很完整,四面有城门,角楼和门楼用来暸望敌情。城外还有壕沟或护城河。中国人这么喜欢修建城是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古代农业非常发达,以至于衣食无忧,不需要向外界获得食物。唯一的隐患就是敌人的侵袭,所以修墙阻挡就成了最好的办法。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打猎抢夺为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富饶中原的侵略。也正因如此,自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又修了世界上最长的城——万里长城,成为世界八大奇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象征。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智慧分享:

既然城里城外的人,都有到城另一边一窥究竟之心,为什么不能将城推倒呢?其实什么时候该建城,什么时候需要将城打破,既是人生智慧,也是自然之学。建了第一个城市的“鲧”也用垒城的方式治水,耗尽一生也未得成功。但他的儿子禹接任治水,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也留下了“堵不如疏”的智慧。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堵不如疏”其实并不是不堵,而是换了一种形式,通过引导,化解问题。举例子,过去大户人家都是高墙林立,但仍然阻挡不了高明的窃贼,但现在,“电子眼”却成了抑制犯罪的更有效武器。这便是用“城”堵的逆向思维——用“眼”疏。

【新易解字】每人心中都有《围城》

现在,在全国各地,机动车的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堵中之堵当然就是首都北京了。其实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在世界的各大城市中不是最多的,为什么拥堵那么严重呢。这与北京的城文化是分不开的。北京中心是故宫,紫禁城。北京里有各种军队大院,公园,都被一大圈墙围起来,新盖的小区也都用墙围上。正因为这样,北京的路变少了,主干道再修也就是那么几条,怎么能不堵车呢。我们看上海,车也不少,但是很少有围死的大院,有很多小路与弄堂,让车辆可以在其间自由穿梭。所以,大家说北京的时候,往往称为“北京城”,称上海的时候,往往叫做“上海滩”,这与城市的文化有直接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