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解字】无中生有的境界

导语:老子告诉我们“无”的状态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在企业中,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同样,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
文/黄卫东
今天给大家介绍“无”这个字。
无,篆文为,即在
(兀,秃头)上加一横,表示强调“兀”的程度。即“兀”是秃顶;“无”是光头的意思。
造字本义:头顶全秃,没有头发。后来引申为没有。
在现代社会,“无”本身是一个常用字,我们可以联想到很多的词汇,比如无用,无能,无效等等。似乎一涉及到这个字,就有一种不好的寓意。但是,在道家的经典里,“无”字却具有很高的地位,老子对于“无”的状态非常的推崇。
《道德经》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翻译: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的事物,而有形的事物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事物。实际上,老子在告诉我们“有”是从“无”中来的,正所谓“无中生有”。而“无”的状态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才是最重要的。
老子认为,宇宙的最初是一种混沌的空无状态,这是对当今科学界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好的概括和解析。当然,这句话同样也适合于国家、组织和个人。比如海尔的总裁张瑞敏就对这句话推崇备至。
有一次,张瑞敏访问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喜欢探讨哲理问题,特别对一些至理名言更是反复玩味。他向张瑞敏介绍说,他公司生产的出发点是“真善美”,并说这是中国老子的话。张瑞敏则告诉他,老子的《道德经》里没有“真善美”,倒是有一句话实质是一致的,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说,联系到企业管理,这句话是他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在企业中,无形的东西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现代企业现存最大的弊病就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边,看重有形的太多、无形的太少,哪一位上级领导来检查都是想着利润多少?生产有多少?这些都是企业中“有”的层面,却很少有人关注企业中的“无”。
企业的“无”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个“无”就相当于企业的灵魂,而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同样,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无”就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所以说我们要想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这个“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