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解字】“计”和“谋”原来不是一码事

导语:常听有人说“三十六计”、“我有一计可破曹操。”可是,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计”吗?
宫春涛老师说“计”:
篆文的计字分左右两部分,左边为言,商谈,右边为十,大量的、多的。
《説文解字》:“计,会也。筭也。从言,从十。”会,集合,算,推算。计的造字本义是:众人在一起商量、谋划。这个意思看着和“谋”非常接近,还别说,中国第一部百科词典——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里就说:“计,谋也。”证明这两个字确实有很接近的用法。但是,计又和谋有大小之分。“十”人“言”说者为计,“言”未知“某”事为谋。”相比之下,“计”看起来更具体,更易知晓。“谋略”、“深谋远虑”是总体性的考虑,是针对长远格局而言的,往往不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计”往往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比如“工于心计”、“算计”、“计划”这些词就可以听出具体、小规模的意思来。
这两个字也说明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区别。很多人以为二者是一码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35年,距今2500年。而《三十六计》之说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两书相距将近两千年。现代人为什么将这两本差了两千年的书混淆,真是匪夷所思,只能说我们对“计”和“谋”了解的太少了。请大家记住,《孙子兵法》说的谋略方针居多,《三十六计》以落实具体计策擅长,根本不是一码事。“谋”的实现要靠一个个“计”来落实,这二者的区别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那么“计”既然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模型,我们在设“计”,用“计”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字的原字。左边为“言”,右边为“十”,十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了十就要进到下一位上了。所以,中国有词叫“十足”、“十全十美”、“十分了得”都是完满的意思。大家看,言说一计的时候,要说的十全十美,考虑要十分周到细密,这才是计的要旨。如果考虑不周就乱说,那就不叫计了,叫馊主意。
我们看,赤壁之战当中,孙刘联军用了很多成功的计策。庞统献了连环计,蒋干盗书反间计,杀蔡瑁张允离间计,周瑜打黄盖苦肉计。正是因为这个单独的计策设计的周密严谨,各自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老奸巨滑的曹操才栽在了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