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春天到了,你知道要注意什么吗?

导语:你知道为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吗?春季养生又应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中,新易国际的秦鸿亮老师将告诉您春季养生的关键,及应预防的疾病。
文/秦鸿亮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所言之意是好是坏呢?大多数人可能会说,就是让我们好好把握住春天这个季节。是的,牢牢把握好春天的时节,它确实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暂且不说别的方面,先看春天的性质,对我们的生命养护是多么的关键吧!一年四季中,只有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鸟儿欢喜了,小孩子们户外活动加强了,人们新一年的工作任务下达了,这些无不说明春天来了。而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重中之重的就是健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应对生活中种种困难的本钱。那么,春天我们要怎么办呢?
三句话不离本行:养生。春天要注意的就是养生。怎么养生,养什么呢?我们的先人早就在《黄帝内经》里给我们制定了养生的计划,写下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警示语,告诉我们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夏温热属于阳,秋冬寒冷属于阴。所说的阳气就是指具有温暖的、向上的、孕育的、生发的性质功能或状态,在人体也叫“真气”或“元气”,生命之气,就是人们生命功能的总称;反之,就是“阴”。所以,《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阴气一定要平静、安稳,阳气一定要密闭不外漏外泄,人们的身体才能安康,生命才能有序进行。
阳气在身体内越多,说明生命活力越强,身体能量越大,体内脏腑组织功能就越健壮。人生活在自然界里,生命机能外部受着大自然的阳气作用,里面取决于脏腑组织功能的影响,而脏腑功能又受着大自然和机体的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效果,充塑着生命的整个过程。
一般来说,人们的生命力,到了春天就比较强而旺盛。相对生命力强的另一面,就是疾病。因为春天是生发季节,生命活动开始加强,而异常性、出错率也就会相对加大。所以,春天里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特别是一些传染病就更是如此。比如麻疹、化脓性脑膜炎、鼻炎、瘟疫、猩红热,还有痄腮以及和肝有关的黄疸、肝炎、眩晕、高血压、痛风、颈椎病、飧泄、心脏病等等。同时,这些疾病也都是由于我们不注意养生造成的。因为,它们的病根大多数是身体的陈旧毒素和很久以前埋伏的积热,到了春天,由于生发作用,引动了这些疾病毒素而突发的病症。
机体的陈毒伏热大多数是夏天过度思凉贪饮留下的阴寒之气,经过秋天敛阴进入的生冷扰乱阳回敛,到了冬天陈仓积余,郁久化热而待外发,一到春发季节,内外和合而感发:如飧泄、眩晕、高血压、颈椎病等。有的是体内的先天之毒,加积后天毒素,至春天爆发:如麻疹、猩红热、痄腮。有的是器官组织的慢性陈旧性损伤,如血管、脏器组织,由于管壁组织损坏,使器官组织失去弹性,到了春天,循环加快,而组织器官不能适应快速的循环,势必造成一定的压力,发生相应张力作用而表现出的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痛风、颈椎病等。还有一部分是天行戾气时,由于身体虚弱正不敌邪,正气虚弱到了春天而感发的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其它瘟疫、麻疹、猩红热等。
我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首先要保持我们在养阳的基础上,做好我们的养生;在养阳的基础上,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只有做好养阳,才能保障我们的正常生命;只有做好养阳,才能保障我们的脏腑组织,才能使我们的机体到了夏天不畏惧酷暑的煎熬熏蒸。所以,我们一定要切切实实的把握住一年的崭新的生发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