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2014-02-27 19:07:11)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导语:猩红热爆发,中医告诉你该如何诊断,如何应对,如何预防。

 

/秦鸿亮

劳累一天,刚静下来准备休息一会儿,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家孩子得了猩红热,大夫说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好,治疗期间如果反复,可能会肾脏受损或心肌炎,医生说会传染怎么办呀……

猩红热,这个听起来可怕的名字,由于这些年防疫做得好,早已经很少见到了。为什么在今年春节前后会发现那么多病人呢?到底是什么样的病?会有什么样的症状能预防吗?能治愈吗?有多危险?会传染吗?一旦感染上了,如何治疗?……这一连串的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抱有同样的疑问

是的,猩红热这病,别说是普通人,就一些年轻大夫也很难辨认清楚,更别说治疗了。因为这种病现在已经常见了,由于预防措施做得好,几乎消灭和控制了猩红热的发生。

猩红热是传染病,常发生于温带地区,其次为亚热带,而热带地区则不常见。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以往猩红热是十分严重且会致命的疾病,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感染,鼻腔带菌者更容易传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传染场所。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感染猩红热的潜伏期为1~7天,患儿常会突然高烧、呕吐、头痛、咽喉痛、畏寒和腹痛。高烧一般第二天达到顶峰,发病后12~48小时,全身会出现点状、细细的红疹子前额以及双颊会潮红,使口唇四周看起来比较苍白(苍白圈)舌头红肿,表面突起明显,称之为“草莓舌”。扁桃腺上会有灰白色的渗出物,软颚、后咽部、悬壅垂红肿发炎,病情严重者会有出血点。5~7天后,红疹慢慢消褪,从脸上往躯干四肢,会有脱皮现象,尤其是手脚指尖的皮肤像薄纸般脱落,如果治疗及时则不易出现脱皮现象。

现代医认为,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发病,针对a群链球菌,可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治疗,且必须持续10天以彻底地消灭细菌。若对于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病人,可以改用红霉素或合成头孢子菌素来治疗,治疗仍须持续10天。

猩红热的死亡率约为3%,早期的合并症如中耳炎、肺炎、淋巴腺炎、鼻窦炎、败血症等。如不治疗或治疗不完全,有可能会引发风湿热、急性肾丝球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家中的孩子若有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尽早看儿科医生,并与医生配合抗生素治疗及追踪。平时应多运动、注重均衡饮食、加强个人和居家环境卫生,以远离传染病的侵犯。

猩红热病人的照顾与预防方法包括:

1、猩红热最令人担心的是并发症的发生,按时服药及静养最重要。千万不可任意中止服药,即使症状减轻,也应当在医生配合下继续治疗,并作跟踪检查。

2、给予病患营养又易于消化、不具刺激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若因咽喉疼痛造成吞食困难,可给予流质或较软的食物,如牛奶、布丁、冰淇淋等。

3、病童应在家休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4、接触患者前,应戴口罩,以防被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所传染,家中若有其他幼童,应予以隔离。

5、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最好是用有抗菌作用的清洁乳液,以彻底清除细菌,杜绝感染的途径。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对于今年红疹病的突发,即使不是猩红热,也应当注意。其实,我们中医对此早有预测我们在年前论坛会上,已经发布过2014年疾病发生情况的趋势分析,着重提到皮肤热性红疹,还有咽和喉的病变,气管和肺及心脏、红眼睛也会多发从医院现在发病看是符合的。

今年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中医所讲的五运六气对地球的影响造成的。今年少阴君火之热司天上,阳明燥邪在泉于下。天行热于大地,而大地初春燥而寒冷会造成胜复之气迂回往来,气候忽热忽冷如若不慎,就会导致疾病发生。火热加燥极易发生皮肤红疹或出血性疾病眼病,以及嗓子疾病。对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就更会引发体内伏邪或胎之毒,而发生热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之类等。

针对今春天气我们可以用桑叶15克白茅根30克麦冬30克玄参15克芦苇根30克升麻3克白菜根2个甘蔗一节煎水服作为防治之用。并且,中医中药治疗这类疾病,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无毒。对于严重者,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不要一味依靠西药。

 

【中医养生】“猩红热”你认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