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辑】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水果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猜灯谜活动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各家各户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随着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灯会上也少不了各式杂耍技艺。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