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堂:人生处处为弟子,弟子当行《弟子规》

——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国学经典学习系列活动报道
主讲:新易国际儒家学者孙虹钢老师
2013年11月26日,在朝阳区人大附中,随着孩子们精彩的情景剧表演,开启了此次全校(初中部)八百余名师《弟子规》的学习热潮,其实很多人都在质疑,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价值,下面让我们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对孩子们的期盼中,一起感悟探讨吧。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易经》是被世界各个领域顶尖学者熟悉的瑰宝,您能为我讲述一下关于《易经》的知识么?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您能为我讲解一下《左转》、《春秋》么?
中国的文化独树一帜,被世界文豪所推崇,《离骚》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你能为我描述一下它的文学价值么?
。。。
中国素来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那你总能为我讲讲中国文化对“礼”的理解吧?
如果依然不能,那先来和朝阳人大附中的八百“弟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吧!孩子们可是已经开始身体力行了。
“孝”在家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静听
——孙老师解读——
“孝”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态度,不论何时,比结果重要的是态度,结果决定这件事的成败,而态度决定了你人生道路的未来。
身有伤,贻亲忧
——孙老师解读——
“孝”是行动,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是珍重自己的品行,不让父母蒙羞。
“悌”在友
财物轻,怨何生
——孙老师解读——
贪图眼前是产生分歧和怨恨的根本,谁都不比谁傻十分钟,在钱财和口舌上“笨”一点,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友谊和肯定。
“信”立身
凡出言,信为先
话说多,不如少
——孙老师解读——
弟子规教育我们“先做人,后做事”。一个靠谱的人做什么事别人都会相信,即使没做好,别人也会替你开脱,而一个不靠谱的人,即使做好事,别人也会说“别有用心”,如何让人觉得靠谱?就是一个“信”,有了“信”,天下之大,哪都可以立足,没有“信”,鼎盛之家,也是人人自危。如何做呢?就两条,第一少说多做,不要默不作声,也不要喋喋不休,要说就说重要和关键的话;第二做事有明确结果,不要耍小聪明,事情没做好可以原谅,但是隐瞒结果就是触及底线了。
凡取与,贵分晓
将加人,先问己
——孙老师解读——
人有“信”就可以立足了,那么如何获得更高的成就呢?那就在做任何事情前,都问问自己,我可以少赚一点,对别人我可以多付出一点,感同身受的为别人想想,换做自己我否愿意被别人这样对待,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就不要做了,如何获得好人缘?如何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人与人和睦相处,就是为别人多考虑一点点,对别人高看一眼。
“学”成长
不力行,但学文
但力行,不学文
——孙老师解读——
学习,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持续成长的唯一动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不学习只做事的人“蠢”!只学习不做事的人“呆”!
中国有中国的风骨,有灿烂的文明与悠久的历史,不应让“随地吐痰”、“哄抢黄金”代表我们是中国人,那不是中国的“昨天”,更不会成为中国的“明天”。经典的力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只要种下这颗种子,在我们不断的成长中,让我们知廉耻、明是非,辩善恶、动荣辱,承前人智慧,立当今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