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企业家马韵升与台湾儒学专家学者共同推动儒学发展

2013国际儒学交流研讨会于本月12、13两日,在台南的嘉南药理科大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山东京博控股公司董事长马韵升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马韵升董事长在会上与两岸学者们交流了京博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谈到三点:
第一、京博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作为管理企业组织的本源。
京博的孝和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作为生于博兴长于博兴的企业,京博的发展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支持和养育,所以将“仁孝”作为京博的文化进行传承。
第二、京博构建以仁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系观念体系,由内生成。一个企业文化的理念,作用等同于“祖训”,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发展,作用至大至深。在京博的发展历程中,京博一直致力于打造以仁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致力于奉献社会、回报社会,致力于把京博做成社会的京博。这些理念,根据其属性作用形成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者合一的文化京博框架。
第三、构建孝工资体系推动仁孝文化落地生根。
小孝为家,中孝为企,大孝为国。一个企业应超越为自身谋利益,实现员工、客户和社会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让员工成才,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杜绝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京博设立了孝工资体系,从基层员工到高层管理者,每个月的工资里都包含一份孝工资,而且这一笔孝工资是直接汇款到父母的账户上的,也算是公司替员工向父母尽的一份孝心。孝工资这一举措在员工中收获了认可和肯定。同时,从2007年5月开始,京博又决定对全体员工超过70周岁的父母,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敬老金。
马韵升董事长说,虽然孔子生活在2000
“至圣先师孔子行教像”铜铸、高293公分。
在研讨会首日,马韵升董事长捐赠孔子铜像给台南的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希望透过孔子到访台湾、传教于台湾,把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于东南亚的华人能更加团结、和谐。
两岸学者在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的孔子行教铜像前合影。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董事长王昭雄说,这是该校创校47周年来,第一座融合公共艺术与教育精神的铜像,不仅代表儒家核心价值在嘉南校园发扬光大,更代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不朽的意义。
马韵董事长升致赠孔子纪念像。
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董事长王昭雄致赠纪念品。
马韵升董事长还表示,两岸交流从文化、科技与教育、经济开始,在这些交流的基础上,其他的问题都好解决。由山东京博控股公司捐赠给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的孔子行教像,则是捐赠给台湾的大学校园里第一座孔子像,未来还会再捐赠孔子像到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