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作品之速成法Ⅱ(宫春涛)

图:行书四条屏(宫春涛)
上回我们学习了从结构与线条之美来欣赏书法,这次带领大家从另外两个方面继续学习书法艺术。
章法美
对设计师们来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看得懂的。书法作品是一幅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只看单字的字形结构来欣赏,还要通过通篇的布局形式来体现出整体美,这就是章法。秦始皇的兵马俑在北京也有展出,观者寥寥,大家都喜欢去西安看。究其原因,北京展出只能提供一两个兵马俑的原件,其它的只能通过图片来观看,而西安才真正有成百上千的俑。兵马俑的欣赏点绝不在于一个个体的面貌造型,而在于千百个姿态不同的俑排列在一起时的壮观气势。书法也是一样,整体感比单字的完美更为重要。从作品的幅式来看,书法中有条幅、中堂、尺赎、对联、手卷、横披、扇面。可以选择各种颜色、质地的宣纸,在选好的幅面当中创作,字与字、字与行、行与行的关系需掌握得法,配合字体内容,作品才能够具备一定的档次。
风格美
比起前几种美,风格美在文艺美感之中境界又高了一重。它是人们对艺术美感高度概括的把握方式。西方人把文艺风格特征分为崇高与优美两大类型。中国也有自己的分类方式,那无外乎于阴阳之美,也就是阴柔和阳刚之美。中国古代还喜欢做更细致的分类,这说明我们古人审美能力的精湛和成熟。这种逐级细分的体系就是产生于“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经》推演法。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诗歌的境界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浓、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虽然说的是诗品,但也可看作为书品。清朝人杨景曾《书品》就按司空图的方法把书法的二十四品总结出来,分别是:神韵、古雅、潇洒、雄肆、名贵、摆脱、遒炼、峭拔、精严、松秀、浑含、澹逸、工细、变化、流利、顿挫、飞舞、超迈、瘦硬、圆厚、奇险、停匀、宽博、妩媚。每件作品可能具备这些风格美之中不同的属性。比如在《兰亭序》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神韵、古雅、潇洒、名贵、峭拔、变化、流利、顿挫、妩媚。
所以,对风格美的领悟是我们理解书法艺术的关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审美趣味,这是个性使然,无可厚非。但要想深入了解一门艺术,只靠偏好一定是极其危险的。我还想说明一点的是:书法欣赏的眼界一定是随着对书法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而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十八九岁时,我曾经认为自己的字很漂亮,甚至超过许多古代的书家。二十出头时我才知道自己当初的观点“很傻很天真”。好的东西不一定是第一眼看上去就好,不好的东西也不一定开始会觉得不好。比如一个美女,可能第一眼你觉得很美,细看之下原来都是化重妆的效果,越看越觉得反胃。另有一邻家女孩,初次相见并不打眼,但非常耐看,这是一种更含蓄更隽永的美,这种美往往会更具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