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言哲理:鲍叔牙与齐桓公比眼力(黄晓雷)

(2013-08-27 10:50:53)
国学眼中的世界
微信号:guoxueshijie

http://wx.img.pp.cc/20130826/s_391f76ef660bc349bf54e8d51896f2d2.jpg

春秋时的刑国是个弱国,与齐国是姻亲之交。历代邢侯多娶齐国公主为妻,当刑国有难时,齐国必出手相救。史有齐桓公“救邢存卫”之说,也因此使齐国名望大增,为成就春秋霸主奠定了基础。

在众多的“救刑”之中,曾有一次是晋国讨伐邢国,齐桓公想都没想就打算前去解救。鲍叔牙(齐桓公的大夫)这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为时太早了。邢国不灭亡,晋国就不疲惫;晋国不疲备,齐国地位就不会重要起来。况且扶持危国的功德,比不上恢复亡国的功德大。您不如晚点救邢,以便使晋国疲惫,齐国才能真正得到好处。等邢国灭亡后再帮助他们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美好。”齐桓公一听觉有理,于是就不去紧急救援,坐等好时机的到来。

鲍叔牙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有一个成语“管鲍之交”,其中的“鲍”说的就是鲍叔牙。鲍叔牙跟齐桓公说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时机”。

齐桓公看到刑国有难,只想到了帮助刑国,而鲍叔牙却看到了齐国的声誉,削弱竞争对手晋国的机会。当最佳的火候没到时,正所谓“不动如山,静如处子”。当稍纵即逝的时机划过时,就应该“其疾如风,动如脱兔”了。

动与不动,取决于有没有眼力看到时机,而眼力的好坏,在思维。有了好思维才能真正做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也是鲍叔牙的价值之所在。

附原文:晋人伐邢,齐桓公将救之。鲍叔曰:“太蚤。邢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待邢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桓公乃弗救。

 

http://wx.img.pp.cc/20130827/s_45ea01848942e3ae4623ae07014caad8.jpg ——法家学者黄晓雷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