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人有三宝——长夏养脾胃升阳气(周军)

上期我们分享了“精”,这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气”。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谓:“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以生者也。”
中医养生学认为“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肾来自父母的先天精气,脾胃从各种饮食营养物质中汲取水谷精微之气,肺从自然界呼吸空气。对于大多数先天之气不足的人们来说,后天之气来协同补充和调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后天之气产出的脏器就是我们长夏要养的脾胃,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
http://wx.img.pp.cc/20130711/s_fbfa40ceb3e2239e5adbcce8458335f1.png
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脾胃有三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我们现在的许多饮食习惯都一味的去以西方的为标准,而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许多养生方法却被遗忘被唾弃。我们的胃就象粉碎机,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磨碎,然后在肠道里吸收,经过脾的运化分配到每个脏器去。我们现在习惯于吃些生的、冷的食物,特别是在饭前吃了生菜、水果,饭后又马上吃冰镇水果,酒足饭饱后,到了半夜还点心不断。这样消耗的太多,以致我们的脾胃需要运化食物的阳气就会不足,我们给脾胃增加了负担,长久以往结果如何?如当下发病率非常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就与我们的脾胃有关。脾胃居于人体的中焦,它摄入的水谷精微都经过脾胃的运化转变成了气血。气能生血就是脾气生血的作用,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中医推崇夏养心与脾,心脏病要从脾胃治。
所以阳气充足时不要过食寒性食物,适可而止,防止损伤阳气,出现虚寒症候。阳气衰减时(男子过32岁,女子过28岁)食物要以温性为主,或温多寒少,或加温后食用。
夏季时勿过食寒凉食物,秋冬时应以温热食物为主。
脾弱者可把午饭的时间提前到11时,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不要吃的过撑或夜宵不断,补充水果时,正常人可以在饭后1小时食用。
炎夏,小孩子的脾胃容易出现问题,脾胃虚的小儿特别容易患感冒,表现为面色萎黄,鼻梁有“青筋”,身体瘦小,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常有腹泻。通过食疗可以健脾胃,以下就是一些调理小孩子脾虚的食疗小方法。
http://wx.img.pp.cc/20130711/s_23db150580acc49ddf6ee05c7a77cb73.jpg
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
忌食和少食
水果:西瓜、梨、柚子、金橘、橙子
蔬菜:冬瓜、生萝卜、大蒜
零食:牛奶、油炸食品、口香糖、冷饮、冰糕、凉茶
http://wx.img.pp.cc/20130711/s_cb5ac88629288a4bd460747608f22dd5.jpg
周军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深入研究中国易学精髓《金篆玉函》的摸骨术。指导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与心灵完满,在准确判断病之所在的同时,帮助受众具备自我保健的基本能力。常年在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学府授课。
主讲课题:《中医五行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