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文化的由来

http://wx.img.pp.cc/20130609/s_1077e4ed8830cdc9a96935afbc478a0c.jpg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http://wx.img.pp.cc/20130609/s_6050c9db24b5e9d9353f1df86f51e8bf.jpg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http://wx.img.pp.cc/20130609/s_0992793cd00800b41093bb8d70e74072.jpg
按《易经》的说法,数字一,三,五,七,九都是阳数。二,四,六,八是阴数。阳数相逢为重阳,所以我们其实在一年中有五个重阳节,分别是一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但是为了区分,又另外起名字。如正月初一为上元节,三月初三为上巳节,五月初五为端阳(午)节,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时近端午,各式各样的粽子不断涌现,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尤其患有血糖高、糖尿病的朋友切勿贪多。
此时,全国多地出现降雨情况,气温变化大,大家应多注意预防温差大带来的感冒、肠胃等疾病,也希望雨后凉爽的天气,带给朋友们一个舒适美好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