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哲理:大葫芦与法家尚功思想(黄晓雷)

《韩非子》一书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叫田仲,传说很有本事,是齐国著名的隐士。
宋国人屈谷有一次去拜见他。
跟他说:“我听说您很有骨气,不依靠别人吃饭。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坚硬得像块石头,厚实得没有空隙,把它献给您了。”
田仲想了想,回答说:“葫芦可贵的地方在于可以用它装东西。现在它厚实得没有空隙,就不能剖开来装东西了;它重得像块坚硬的石头,就不能剖开来斟酒了。我拿这个葫芦是毫无用处的。”
屈谷回应道:“说得对,我准备把它扔了。”
其实屈谷是在借实心大葫芦点指田仲。
在现今的时代,很多人也在自觉不自觉的做着田仲这样的事。看着水平很高,名气不小,但基本对其他任何人、任何事,没有任何作用。
比如在团队建设中,最忌讳的就是“三无人员”。只要符合无行动,无结果,无激情,这三个无,就成为了团队的实心大葫芦了。
一无行动,这类人,只说不干,只有想法,没有行动。任何一个团队都不缺指路的,缺的都是实实在在拉车的。
二无结果,这类人,干啥事都没结果,永远有一万个理由等着解释,到头来,谁也不敢把实事,重要的事交给他做。
三无激情,这类人,情绪总是负面的,看问题习惯看缺点,以抱怨为主,不以积极心态为主。
此三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自身能力如何,人品如何,但对团队建设来说毫无积极作用和积极价值。这也是最不符合法家“尚功”思想的人。
什么叫“尚功”呢?就是崇尚功绩、崇尚实际效用。
比如汉朝的李广,曾有诗云:“但是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李广名气大。但李广在汉武帝一朝,就从来没有封过“侯”。所谓“李广难封”,其原因就在于,李广虽然名气不小,但军功微弱,完全不符合法家的尚功思想。所以对于团队建设来说,以及对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要明确的一个东西,就是“尚功”,一切用结果来衡量,一切以实用为原则。
附原文: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仰人而食,今谷有巨瓠之道,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以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坚石,则不可以剖而以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无益人之国,亦坚瓠之类也。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