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评时事:“标准门”话“形名”(黄晓雷)

http://wx.img.pp.cc/20130508/s_a1cb72d646ff2111f2b96be621adf306.jpg
最近一段时间,农夫山泉深陷“标准门”,在媒体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围绕于此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这边厢,农夫山泉起诉京华时报,那边厢,质监局证实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准问题”在北京停产。
不少网友迷茫不已: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各种水标准都是“标准”。关于水标准,不少网友大喊,太混乱了。
而据媒体报道:关于饮用水,国标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应该是门槛最低的,然而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执行的是浙江“DB33383-2005瓶装饮用天然水”,对比两个标准发现,农夫山泉执行的标准中关于有害物质的限量甚至宽松于自来水。作为国内的知名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执行的却是宽松的地方标准。对此,许多博友表示不解,甚至愤怒。
韩非子云: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
译文:运用道的方法治理好国家,要把确定“名”这个东西放在首位。“名”恰当了,事情就能确定;“名”偏颇了,事情就会走样。
而什么算是“名”呢?可以是一个事物的名字,也可以是分辨一类事物的标准。
韩非子讲治理好国家,头等的事情就是确立标准,而在“标准门”事件中,恰恰凸显了“标准”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各种标准都有其合理性,各种标准都不能让老百姓信服,采用哪种标准,都是名正言顺的“达标”。那么“达标”一词还有何参考价值呢?达不达标与品质好坏之间,更是在老百姓心目中建立不了任何关联。
http://wx.img.pp.cc/20130508/s_551411e3181f4ade51075758032a09ac.jpg
而不光是饮用水行业的标准问题,现在不少行业的标准都是如此,所谓“达标”,达的是哪个标?什么时间达的?怎么达的?这些问题让人眼花缭乱,让人莫衷一是,让人不能信服。
作为不少企业,总是在寻求最大利益路径,比如生产,只达低的那个标,也算达标,但成本就会降一些,反正对外宣传都叫“达标”,至于达的是什么“标”,作为消费者谁能搞清楚?
作为国家管理机构,如果制定标准规范,让人感觉到不清晰,执行达标考察,让人感觉到不准确,直接导致公众的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不信任。“权威机构”和“权威标准”,这“权威”俩字的威信也就荡然无存。所以韩非子讲:“用一之道,以名为首”,要想重塑中国食品在国人心目中的安全感,要想重塑中国产品在地球人心目中的高质量感,当务之急的第一步,就是在理清各行业的标准上面。制定的科学性、适用的统一性、检验的严格性、处置的严厉性,这是必须的要做到的,也是其他工作的前提。
法家讲究“形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子列传》中表述韩非子时的用语为“喜刑名法术”。而后人,关于“刑名”多误以为是“刑罚”之意,其实不然,“刑”和“形”通用,“刑名”就等于“形名”,其实法家所讲的“形名”,其意为:形与名相一致,循名责实。就是强调实事求是,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让所有人做到实事求是。在今,于国、于企、于人都仍然意义重大。
http://wx.img.pp.cc/20130508/s_aede078e6b154397e3a127dd2d28d1ab.jpg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