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春天话肝(1)——肝主疏泄(秦鸿亮)

肝在人体内的位置:
肝脏在腹腔之中,横膈之下,偏右胁内。
其生理特性:
在五行属木,其气通于春。肝气主升、主动,性喜条达,最恶抑郁,有“将军之官"和“刚脏”之称。肝藏血,体为阴柔,气为阳,易升动,所以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在病理上常表现为肝阴或肝血不足,而肝气、肝阳常偏亢,出现头晕目眩,急躁易怒,两眼干涩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即疏泄和藏血。
一、肝的疏泄功能
疏,是指疏通;泄,指分泌排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的规律性运动和促进阴、精、血、津输布,促进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促进情志的调节以及人体的生理功能的作用。
因为人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是相互关联而分工的,各个功能又都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而发挥自己;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存在,其关系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协调关系即所谓的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它们之间就失去和谐,人体就会发病。
那么,它们靠什么去协调的呢?最主要是靠气的规律性运动(气机),来维持并协调这种关系。而肝就是疏通条达气机的主要器官。所以脏腑、经络、肢体以及五官九窍的功能活动都依靠肝的疏泄功能来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则脏腑功能活动才有序,经络通畅,形体官窍的感觉才具有灵敏性。如果肝失疏泄,气的运动就会紊乱,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
既然是这种疏泄功能,自然会有两种最基本的情况,就是太过和不及。我们看看这肝的太过和不计会出现何种症状;(1)肝的疏泄功能减退(不足),肝气在体内的升发功能就减弱,甚或气就不能升起来,发不出去,而发生郁结滞留现象。身体肝经所经过的部位,就会出现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2)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发生太过,气升发太大,肝气就过于冲上就叫“上逆”;可有头目胀痛,急躁易怒,面目红赤等病症发生。
基于肝的疏泄功能和对气的调节作用,我们来看一下,肝对身体具体作用表现在这六个方面:
1.促进血液运行:我们通常讲气血,气血是两种物质。气是气,血是血。就阴阳来说,气属阳而血属于阴,它们的关系是阴阳关系(见阴阳部分),是相互依存的,“气行血则行,气滞血则凝”。
所以,肝失疏泄肝气就会郁结,而血行就会发生障碍。身体就会出现胸胁刺痛、或积聚、肿瘤、肿块;妇女可导致月经不畅、痛经、闭经、乳房结节、乳房胀痛,就容易引发妇科生殖系统的肿瘤和其它疾病等。若肝气升发太过,血随气逆而上行。就会出现吐血、咯血,甚则“血菀于上”而“薄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症状。
2.促进津液运输和布散:在人体“液也随气走”,气机调畅有利于津液输布运行,如果肝失疏泄,气滞水停,就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产生出湿、痰、饮、淤等,水液积聚停留或运行不畅疾病的发生;如梅核气、肝腹水、淋巴结核(老鼠疮)、癭气瘿瘤(甲状腺病变)等。
3。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脾胃运化:这里讲运化而不说成消化,是指脾的升华作用。脾气主升,即把水谷精微物质进行吸取精华,并运输布散精微,维系稳固脏器正常位置;胃气主降,腐熟受纳传送水谷。如果肝气犯胃则脾失健运,就会发生胸胁胀满、腹胀、腹痛;影响到脾的升清作用,导致营养不能上济大脑则眩晕,精微不能吸收而流失于下而溏泄。肝气犯胃,胃就失去和降,就发生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气滞留于中或气向上那个翻越的现象症状。
4.调节胆汁分泌排泄:胆汁是有肝的余气所化生,它有分散油或脂肪颗粒的作用。如果肝失疏泄,胆汁分泌不足或排泄失常,就会有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厌恶油腻等肝胆不和的症状,甚或出现黄疸等症。
5.调畅情志活动:情志活动是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它是赖于人的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和调则情志舒畅、无亢、无抑、无郁。如果肝气发生郁结,则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此时,稍受刺激就会情志郁闷难解;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就有性情急躁,稍有刺激就易发怒、烦躁不安。情志异常反过来又影响肝之疏泄功能,产生郁气或升发太过现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调节生殖功能:肝具有调节女子排卵、月经来潮和男子排精的功能作用。在女子方面,肝的疏泄调畅气机,参与了冲任二脉气血调节。冲脉为血海,是给胞宫输送能源管道;任脉主妊娠养育胞胎的作用,她从五脏中为子胞摄取精华之气,提供给胎胞。所以,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故女子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如果肝失疏泄,冲任失调就会造成气血不和,势必影响到排卵,则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甚或痛经、闭经。在男子方面,精液的施泄,亦受肝的疏泄功能调控。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精液生成就充足,肾气旺盛,施泄就会正常。若肝失疏泄,则可见遗精,或阳强排精困能,滞涩不畅,精液异常,精子畸形、死精、无精等症状。
由此可知,肝之疏泄主要是疏通气的通道,调节气机运行,调畅气机,使其运行畅通无阻,控制气量进而促进精、津、血液量以及情志和生殖功能作用,分泌和排泄胆汁;但是,它又和肝的藏血功能有关。
请关注下期:春天话肝(2)——肝主藏血。

秦鸿亮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主要进行中医方向的研究。对中医、中药、针灸、手法治疗、康复治疗、亚健康调理,尤其脊柱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小儿脑瘫、亚健康体质的康复以及疑难杂病的治疗与诊断,有独到见解,且疗效显著,曾参加康复及疑难杂病治疗与研究,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交流。
主讲课程:《中医健康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