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五行养生之春捂(周军)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之初做好养生,将会使您一整年的健康有个美好开端。
乍暖还寒,“春捂秋冻”是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节律。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对应的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阳气在运动变化的任何一个环节受阻都会波及整体。人体阳气变化同样要与之相适应。
首先我们先来看春生:
春季,一阳初生,冰河解冻,万物复苏,初生之阳如刚萌芽之幼苗,当然难以抵御早春的严寒,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使之去寒就温,就好像北方农民春季种蔬菜要采用温室的道理一样。对应养生的要求就是要“春捂”,只有这样阳气才能不断生发,才会有夏季阳气盛满的繁茂景象。那么到了秋季气温转凉,大自然阳气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转入收敛状态,只有很好地收藏,来年才能有生发的基础。可是我们说阳气主生主动,阳气如何才能更好地潜藏呢?
《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关系还有另外一个原则,即“阴阳制约”。相对于人体阳气来说,人体周围的秋凉气候就是阴,阴自然要制约阳,一定程度上阴气越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自然越强,就越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秋冻”的实质即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其养生意义即在于此。
那如何在春天之际来养呢?饮食上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百合、山药、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春天有一种最常见的症状西医上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最常见的外感疾病,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末初春为多。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流泪、咳嗽、恶寒、发热、周身酸楚等为主要表现。按其症状的轻重分为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感冒属中医“时气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时行邪毒侵袭人体,阻遏卫阳,使营卫失和,肺气宣降失司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结合发病季节,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等症型。那如何通过食疗来预防是缓解呢?
下期我会针对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四种“伤风”做具体分析,并推荐养生食谱。

周军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深入研究中国易学精髓《金篆玉函》的摸骨术。指导人们保持身体健康与心灵完满,在准确判断病之所在的同时,帮助受众具备自我保健的基本能力。常年在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