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渊源古自有,知易理方明(元宵节)

(2013-02-25 14:12:23)

渊源古自有,知易理方明(元宵节)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一般在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

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渊源古自有,知易理方明(元宵节)

历史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文化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猜灯谜:

正月十五这天,民间都会有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渊源古自有,知易理方明(元宵节)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在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扭秧歌

汉族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它又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

 


跑旱船

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踩高跷

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 


易经解释:

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历史悠久,习俗众多,其核心正是源于《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天火同人卦”。

渊源古自有,知易理方明(元宵节)

同人卦,文辞说“同人于野,亨”,聚众于外,同心同德,这是很吉祥的事情,而元宵节表达的正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携亲伴友、同赏花灯”。

天火同人卦,火为离为灯,因而“四处张灯结彩,万盏花灯争艳”,天为乾为圆,元宵与汤圆都源于此,离为迷幻,乾为规律,灯谜之趣尽在此间。乾为天为君王,离为火为臣民,君王上情下达,臣民下情上达君臣意志和同,关系和谐,所求皆得,吉祥如意,无不称心。

所以,古时未婚男女借着元宵灯可以获得那个时代十分难得的自由相识机会。当然,这天火同人卦里,还有个寓意邂逅的“姤卦”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