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评时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黄晓雷)

标签:
杂谈 |
http://wx.img.pp.cc/20130123/s_342f0990db775e7cba2cc6a74ce2e9cc.jpg
说起教育界,说到教师,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
言则言矣,但效果最好的还是身教。如何做,子弟们就如何学,就如何确立人生观、价值观。
最近几日看到一则微博颇有共鸣,现摘录如下:
张泉灵:同事儿子相当受挫。老师布置作业,告诉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结果,全班他是惟一没有做的,挨了批评。老师又布置作业,“给老师提意见。”结果,全班他是惟一一个实诚提了尖锐意见的,被老师虎着脸叫了家长。说真话和自主选择为什么成了社会的奢侈品,是因为从小被扼杀了。
老师们天天都在喊:“要诚实,要自强。”结果老师的身教却是反向:让你自主,你真自主了,就挨批评;让你诚实,你诚实了,就请家长。有个一两次经验教训之后,孩子就会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规则是什么,嘴上应该说什么,手下应该做什么。若想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做人正直、诚实、淳朴,简直是痴人说梦。
长大后,他们自然也就老于世事,烂熟虚伪于心了。
孩子永远是一张白纸,大人往上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样。其实做企业,搞团队建设也是一个样。天下的理是通的。法家韩非子就曾经对此有深刻的见解。
韩非子云:“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贫,父子罹其害;为奸利以弊人主,行财货以事贵重之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
其大意是:现在臣下尽力来建功,竭智来效忠的,结果自身困窘而家庭贫穷,父子都遭受祸害;行奸营利去蒙蔽君主,广事贿赂去投靠达官重臣的,自身尊宠,家庭富裕,父子都得到好处;人怎么能离开安全有利的大道而走向危险有害的地方呢?
简单而言,两个方面:第一,人总是寻找最佳获利路线,然后奔那个方向走下去;第二,对内管理,最重要的事,就是领导者要为大家设计如何获利的游戏规则,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利,这个规则是对内管理,团队建设的根本,而且这个规则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要实际做到的。
很多老大们,经常抱怨:他们全是一盘散沙,只想自己,没一个靠谱的;有时出了问题,想想都恨得慌:一群白眼狼,当初怎么没有一个人提醒我?!一群只会拍马屁的东西!
其实这些想法所反应出来的,都是韩非子说的那个道理。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有些朋友会想,不一定吧,还是人不对,我就没碰上好人。其实,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游戏规则下,可以判若两人。
http://wx.img.pp.cc/20130123/s_fdf09d27d0eda4a9baae677c3ba77baa.jpg
我们都是知道,在中国秦末时,最先进行起义反抗的就是陈胜吴广,当陈胜吴广打进函谷关后,秦二世举行廷议,结果在朝堂上,谁说函谷关被农民起义军攻破了,就把谁给咔嚓了。于是,就有一个博士带头指白说黑,严重表态,陈胜吴广乃宵小流寇,不足为患,秦帝国大厦牢不可摧,再于是,这个博士受到巨奖。而言犹在耳,话音未落,秦帝国彻底崩塌。
取而代之的是汉。高祖刘邦,晚年,宠戚夫人,欲把吕后所生太子废掉,另立戚夫人之子。大臣怎么劝,刘邦都不听。这时过来一个老臣,义正言辞,大义凛然,冒死劝谏,终于制止住了刘邦。
但大家知道吗?秦二世时的博士和刘邦时的老臣,其实是同一个人,他的名字就叫叔孙通,被写《史记》的司马迁尊为汉代儒宗的那个叔孙通。叔孙通一生中,能记入史册的一共三件大事,上面所说的就是其中的两件。
同样是一个人,前后差别咋就那么大呢?一个阿谀奉承,罔顾是非,奸佞小人嘴脸;一个大义凛然,衷秉直谏,伟岸忠臣形象。所不同的,只有上司:秦二世胡亥和汉高祖刘邦,在对人对事上完全不同。他们给臣下设计出来的得利获益的富贵路线完全不同,于是同一个人对这两个上司就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态度。
父母该怎样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老师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学生呢?老大该怎样领导自己的团队呢?大家应该多想想韩非子说讲的道理。
http://wx.img.pp.cc/20130123/s_05eff347fb440aaa565787c6c6a3ab15.jpg—
法家学者黄晓雷
黄晓雷老师,在许文胜教授创建的新易国学管理团队当中,潜心钻研法家核心思想,首创将法家“法”、“势”、“术”核心哲理成功运用于企业实践管理当中,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智慧应用体系”,成功帮助众多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常年授课于清华、北大、同济、复旦、浙大等知名学府。
主讲课题:《法家的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