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耳“梁”言——发人深省 (中)

(2013-01-18 16:35:42)
标签:

杂谈

 

              由佳平逝世引发对现代医院的反思(中)

 

逆耳“梁”言——发人深省 <wbr>(中)
     之后的时间里,我们在这家医院几乎每天就只有一项检查,医院在此期间没有再实施任何治疗方案和也没有再给出任何方法去调整,只能等待检查,而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佳平从一个非常健康的人走向生命垂危的过程,毫无办法,因为此期间的延误,病情也由缓速恶化转变为迅速恶化,最终导致肠粘连、呼吸困难、水肿、肾衰竭。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1月8号,期间不仅院方没有采取任何治疗,还依然怀疑病情应归咎于恶性肿瘤,但通过穿刺、PET-CT等多种手段,仍未发现任何肿瘤迹象,可是院方依然坚持,在我们进行协商过程中还在坚持,但不解的是,期间院方却并未派出主治医师或权威专家与我们沟通。

权衡再三,我们又会务了肿瘤医院主任,肿瘤医院主任专程来看望病情,同样不支持他们所说的肿瘤现象,因为所有的测试都显示肿瘤不存在,所以至此,大家就会发现,梁老师的病症无端的就被耽误了,所有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这样无端的浪费了,最后只能进ICU上呼吸器。

我们申请通过中医疗法尝试治疗,但因和医院的制度不符,没能达成共识。

http://wx.img.pp.cc/20130117/s_8bcde092a8a4a25041f1e86347cb5e77.jpg(中)" />

后来,我们将梁老师转回他的出生地洛阳,在进行了一定的中医药物治疗,病症有所缓解,但最终由于肾部和心脏衰竭,在去年的今天不幸逝世。基于这次亲身和医院的接触,我们现在发现,现有体制的医院组织结构中,对重症病人只采用检查,不敢实施治疗措施的制度,对于“非危重病人”有巨大的缺憾。

 本来在呼吸衰竭前,有机会通过一些手段快速缓解腹部积水问题,但被“莫须有”的概念拖延了,这里面我们满是无奈,我们只知道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但是现在反应到的是,很多“非危重病人”,就像梁佳平老师这样,原本身体极为健康,所有器官完全没有问题的病人,在某些医院官僚体系下,影响了治疗最佳周期,陨失了自己的生命,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待续)

 

                     中元4710年12月7

                    (西元20131月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