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看金庸(一)
(2014-12-21 19:45:10)| 分类: 小说影视、神话故事 |
|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
||
|
|
||
|
知勝者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譯── 例── 「識眾寡之用者」,可用《射鵰英雄傳》中,成吉思汗對郭靖分析金國、花剌子模及自己兵力時為例,當時他正準備攻伐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道:「那花剌子模號稱有精兵百萬,我瞧六七十萬總是有的。咱們卻只有二十萬兵,還得留下幾萬打金狗。十五萬人敵他七十萬,你說能勝麼?」
對金國,成吉思汗採取的是消耗戰,正如木華黎所說:「一百萬兵不能一起上陣,咱們分開來打,今天幹掉他十萬,明天又掃去他十萬。」但花剌子模的情形卻與金國相反,就蒙古而言,前有金,後有花剌子模,須趁雙方未聯合出兵前,先發制人,戰略上就要採取速戰速決。因此,成吉思汗決定先全力西征,回頭再征金。他能縱橫歐亞,決不是浪得虛名。 * * * * * * * * * * 前面所舉如霍青桐、成吉思汗等人在判斷敵情時,能深入了解對方的缺陷,即「知彼」;進而對自己內部做一番整合與佈署,可算「知己」。既然「知己知彼」,自然「百戰不怠」。
《書劍》中的紅花會起事失敗,就是對乾隆性格、朝中狀況一點都不了解,其實乾隆已被雍正遺詔所困,太后仍掌重權,而乾隆本身對香香公主的迷戀轉化為對陳家洛的妒意,也促使他下決心解決紅花會。雖有喀絲麗以死告知,卻只憑武勇,依舊不明敵情,仗著眾當家武功了得,才倖未給殲滅。 成大事者靠的是智謀,而非武勇。劉邦無論武術、用兵都不是項羽對手,但他知人善用,自己打不過就叫韓信上陣。同理,要復興大燕,不知善兵蓄糧,招兵買馬,結交武林同道只是其中一種手段,最終還得靠本身的實力。再者,他手中的四個家臣(鄧百川、公治乾、包不同、風波惡),並無張良、孔明之才,最終又為大理帝位的問題決裂而去。慕容復只想要走捷徑,招附馬、認乾爹,卻始終未認清自己本身的實力。他是「野心大,智謀小」的人,終究成不了氣候。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