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张无忌
(2014-10-24 20:46:53)分类: 小说影视、神话故事 |
但若安東尼、陶斯、阿利巴先生同時出現,甜甜又能如何抉擇?明教教主張無忌就是因此而頭大,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四位姑娘,幾乎同時切入他的生命,喜歡當好人的他,該選擇哪一位?這可讓他傷透了腦筋。
張無忌是個在冰火島長大的孩子,在他「森林小學」的童年時光中,爸爸不需跟同事比較職位高低、薪水多少,媽媽不必跟姊妹淘較量服飾品牌、身材美醜,小無忌也不會被要求考前三名或當班長,他能感受到的,是一片和諧的氛圍。長大後,任何不圓融、不協調的環境,都會讓他感到不安,也會讓他快速生出「化干戈為玉帛」的決心與行動。
回到中土後,彷彿原住民遇上佔領台灣的日軍,完全無法理解簡單的生活,怎能搞得如此複雜,除了自己被打一記「玄冥神掌」,爹爹媽媽還雙雙自盡。他像來自曠野的小鳥,飛進煙囪上頭的混濁空氣中,還在完全無法適應時,從媽媽到武當派的師伯叔們,就告訴他長大後要報仇。但張無忌選定了自己的人生路,他不願見到人與人之間的仇殺,他要往心中那張「人與人相親相愛,和樂共處」的藍圖前進。
即使簡捷、薛公遠想把他宰了吃,即使何太沖恩將仇報,即使朱長齡布下天羅地網要引他上勾,即使他決心化名為「曾阿牛」,告訴大家他對人性的提防,但他對架構「和諧世界」的願景依然不變。為銳金旗身受滅絕師太三掌是前奏曲,接著,他在光明頂上當起了和事佬。雖與明教沒有特殊交情,但他願以一人之力對抗六大門派,化解名門正派與魔教之間的百年仇恨。當上明教教主後,他繼續朝理想進發,在萬安寺以「乾坤大挪移」神功,解救了六大門派高手。
政治人朱元璋利用他想迅速「建立和諧」的弱點,上少林寺來場「逼宮」戲碼,要他在「抗元弟兄」與「蒙古郡主」之間選擇其一。以張無忌的個性,當然認為「以我的離開換取明教和諧」,何樂而不為?最後,他選擇與趙敏遠走蒙古,隱居塞外。
以這套「大和解邏輯」來化解門派紛爭已屬吃力,張無忌還將它套用到感情生活裡。喜歡他的人,管她是叫「阿牛哥哥」、「教主哥哥」還是「無忌哥哥」,他無不是抱抱親親,恨不得將她們全娶進門。他一廂情願地想大和解,但姑娘們可不吃這一套,雖然非他所願,卻弄得諸女「化玉帛為干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