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国古典名著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14-03-21 21:13:27)
标签:

转载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平原师范附属小学  俞立红 

第一课时:《将相和》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关键词句透析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对重点词语的领悟中感受“和”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武松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第五组课文,开始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2、自读第五单元的导读提示,然后交流

3、板书课题18《将相和 》,交流对《史记》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闹不和呢?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那段话。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出些什么?

(2)师补充资料,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师:将相不和,国家危矣。同学们,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自由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的句子和词语,用心感悟体会,并做一下简单批注。

四、交流感悟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引领学生讨论:蔺相如为何如此“理直气壮”?他的理“直”在哪里?

*在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权,机智勇敢)

(2)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天下人都知道秦国人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交流感受

*理解“大大方方”,深入感受蔺相如知死必勇的气概,感情朗读。

师总结: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厉害不厉害?
    (3)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过了几年,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渑池会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

*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没有持枪作战,但是他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外交战场,同样惊心动魄啊!蔺相如并非廉颇所想像的无才无能,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

3、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功不可没的蔺丞相,当听到功高盖世、傲慢无比的廉颇那一番蔑视自己的话后,他的反应是?

(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表达蔺丞相表现的句子)

【出示课件】展示蔺相如的肺腑之言。

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此时,你又接触到一位怎样的蔺丞相。

学生畅谈感受(顾全大局、谦让)

4、是啊,我们接触到这样一位智勇双全、唇枪舌剑、顾全大局、谦让有礼的贤明丞相,接触到这样一位以和为贵,以国为重的蔺丞相。请大家看书,看一看我们那居功自傲、粗鲁无礼的廉将军听到这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想了些什么?谁能读一读?

廉将军惭愧至极,他【出示课件】[请生接读]

同学们,这句话看上去简单,实则意味深远,认真揣摩,想一想你对廉将军有何新的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5、师小结,深化和的意义

四、总结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9 《草船借箭》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

三、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哪里?打虎英雄武松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有关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句子反复体会,并在旁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全班交流:

《草船借箭》

(一)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哪里?他到底算准了什么?

1.他算准了天(知天文)

交流并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算准了人(识人心)

(1)识曹操

(2)识鲁肃

3、考虑周密、安排巧妙(懂地理)

(1)借箭的准备

(2)借箭经过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二)、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景阳冈》

一、打虎英雄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文中写的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打虎部分)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二.“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三、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