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合肥三模论述类文本——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

(2020-06-09 14:08: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早年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针对中国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双重属性: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表达儒家道德理想;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毋宁在于以现代西方为他者,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费孝通理性意识到,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会变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辞旧迎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决定了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之处和契洽之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意识,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抑或五四时代的自由主义者,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现代化”的最大敌人,在思想上选择了“往而不返”的激进倾向,且一波比一波更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化”。在百余年的反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性之中,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生成和扩展的资源、规则和逻辑。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张力的消弭,在为现代性的生成和扩展开拓空间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刺激了社会成员的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的扩张。个体道德性处于快速衰退的态势,社会秩序也遭遇极大的危机。

目睹这一情势,“志在富民”的费孝通到了晚年,谈的最多的不再是“富民”问题,而是“富了之后怎么办”的问题。在他看来,前者是“生态”问题,而后者则是“心态”问题。说到底,“心态”问题是人与人之间道义关系的问题,是利害关系失去道德约束而衍生出来的问题。费孝通认为,道义秩序的重建和“心态”问题的解决只能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这一认识既来自费孝通对西方文明弊病的深刻洞察,也源于他近一个世纪的现代性体验。费孝通晚年力倡文化自觉,希望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而不是走向西化或复旧。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正是其文化自觉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二重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认为中国乡村以每个家庭为中心,依其势力划出大小不同的圈子。

B.差序格局能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有助于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

C.儒家道德理想和日常道德实践蕴育而生的张力,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百余年来的不均衡发展,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紧扣题意,首先诠释差序格局的概念,然后分析其双重属性的具体内涵。

B.第二段立足世界大势和中国文化特性,指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C.第四段以差序格局被解构为依据,批判近现代激进倾向,体现以史为鉴的思想。

D.末段从费孝通角度指出,要解决“心态”问题,应将儒家文化作为唯一精神资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概念可用于研究中国乡村结构,也可用于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B.中国现代转型难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接榫之处,是因为其过程曲折、艰巨和复杂。

C.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工具理性和自我主义扩张的积极意义,在于实现了“富民”目标。

D.费孝通的文化自觉与自身现代性体验有关,《乡土中国》是他力倡文化自觉的体现。


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项“中国乡村以每个家庭为中心”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见第1段第1句:“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是正确选项。B项原文见 2段第1句,“……能……,也有助于”关联词使用正确。C项原文见第2段最后1句:“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替换为“儒家道德理想和日常道德实践”,理由见第1段。D项原文见第4段:“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张力的消弭……社会秩序也遭遇极大的危机。”

参考答案:A

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C项“以……为依据”错误。(1)“差序格局被解构”扩大范围,原文是“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被解构”的仅仅是“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2)即使是“大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不能构成“批判近现代激进倾向”的“依据”。文章作者“批判近现代激进倾向”,所依据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只有破除一分‘传统’,才能获得一分‘现代化’”;也就是说,是从驳“论证前提”的角度来驳“论点”的。

参考答案:C

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A项“……可用于……,也可用于……”并列关系正确。B项“因为”错误,因果颠倒。C项“……的积极意义,在于……”,无中生有。D项“《乡土中国》是他力倡文化自觉的体现”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费孝通晚年力倡文化自觉”;《乡土中国》内含着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并不是“……力倡……的体现”。

参考答案: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